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①规定察举对象年龄必须在四十以上②通过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③结合科举考试制度多途径选拔人才④尽量避免察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②③④ |
《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说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 | B.礼乐制度的崩溃 |
C.铁犁牛耕的出现 | D.宗法关系的疏远 |
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
被誉为“沙漠之钻”的胡佛水坝于1931年3月11日动工,美国总统胡佛宣称“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其财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 B.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
C.放弃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 | D.努力抑制物价上涨 |
“前者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与“前者”、“后者”对应史实正确的是
A.圈地运动;文化大革命 | B.黑奴贸易;巴黎公社 |
C.十月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 | D.空想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