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
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②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③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④有世界影响的伟人。
其中②④评价的角度是( )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 B.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
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 | D.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
“技术统治”是指在一种政治制度中,决定性的影响属于行政部门和经济部门中的技术人员、科学家或相关领域内的技术从业者,政治最终从属于技术。“二战”后,西方政府的“技术统治”现象越来越普遍。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 |
B.它造就了一系列国家福利出现 |
C.它适应了国家经济调控的需要 |
D.它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的出现 |
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到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 | B.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 |
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 | 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 |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A.经济民族主义 | B.自由放任主义 |
C.凯恩斯主义 | D.重商主义 |
在秦初,七夕是一个禁忌日,汉代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有七夕节之说,但它是女性节日,女性庭院之巧是主要节日习俗,伴随着七夕节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直到明清这一情形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20世纪末,有人提出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感情节的说法,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侣节。这些变化()
A.农耕文明开始向近现代化过渡 | B.节日是可以改变的 |
C.反映了民众精神情感的需要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