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位置分布简图。读图回答28—30题。
根据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地表温度较乙区低 |
| 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热量条件比甲区高 |
|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
| D.甲区与丙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
丙区中,跨地势两级阶梯,且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地区是: ( )
| A.东南地区 | B.华中地区 |
| C.华北地区 | D.东北地区 |
乙区东南部地区农牧业的特点是:
| A.高山牧业,河谷农业 | B.草场牧业,河谷农业 |
| C.高寒牧业,绿洲农业 | D.草场牧业,灌溉农业 |
读右面的等压线图,回答A点近地面风向V的形成过程:
(1)F1是_______________力,它垂直于______________并指向________________.
(2)F2是_______________力,F3是_______________力。
(3)本图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地面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读下图(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计9分)
(1)根据图中所示可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正位于________点附近,太阳的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
(2)据图可以判断F地此时盛行________风,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
(3)此时,AB之间的等温线向________方向弯曲,C地以西海上等温线向________方向弯曲,
(4)非洲大陆南端因受________带控制,气候具有________的特征。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完成题。
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 A.甲位于30°N | B.乙位于30°N |
| C.甲位于90°N | D.无法确定 |
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冷性气流 | B.②是暖性气流 |
| C.①是西风带 | D.②是西南风 |
下列关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 |
| B.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的40°—60°的大陆东岸 |
| C.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
| D.地中海气候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 |
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题:
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A.盛行西北风 |
| B.盛行西南风 |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 D.潜水补给河水 |
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 A.冰雪融水冬季 | B.大气降水冬季 | C.地下水 春季 | D.大气降水夏季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题。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看图回答有关图中①处附近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