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杭州某地理考察团去山西进行实地考察,因太原降雪、机场封闭,飞机改飞呼和浩特机场降落。再结合图完成以下题。考察团走出呼和浩特机场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漫天大雪、能见度仅为5米 |
B.晴空万里、地上有积雪 |
C.道路两侧绿化林霜叶正红 |
D.绿草漫漫、牛羊遍地 |
17时15分,该团离开机场去住宿地,太阳还在西边;而此时的杭州夜幕开始降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当考察团来到山西平遥古城时,空气中弥漫着弄呢的刺鼻味(有团员说比夏季严重)。产生这一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 燃煤取暖,SO2排放增加 B 冷锋过境,产生沙尘暴
C 降水过程,酸雨频率增大 D 旅游人口多,污水废气排放量大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mm)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mm)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题。表中所列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的是
A.南岭地区、华北地区、云贵高原 | B.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藏北高原 |
C.南岭地区、浙江丘陵、云贵高原 | D.成都平原、浙江丘陵、三江源 |
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该现象可能会导致()
A.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 | B.地下水资源丰富 |
C.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 B.透过小石块的多 | C.两者一样多 | D.没法比较 |
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 B.植被的生态作用 | C.温室效应 |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
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四幅图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气温和降水量特点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上图是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其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某海拔1200M的山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该山坡气温垂直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甲乙段1月气温递减率远远大于7月 |
B.该山坡为阳坡 |
C.7月的气温递减率海拔低处比高处大 |
D.1月份在350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 |
下列四地中,年温差最小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015年第9号台风“灿鸿”于7月11日下午16时40分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镇沿海登陆,下图天气系统与之有关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