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公刘》曰:“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这与下列哪个制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国并行制 | D.中央集权制 |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末代皇帝溥仪因此得以深居宫中(1924年才搬出紫禁城)。年轻的溥仪好奇心强烈,敢作敢为。下列行为中溥仪不可能做出的( )
A.因仰慕胡适博士而给其打电话交流 |
B.亲自动手剪掉了拖在脑后的长辫子 |
C.为骑自行车下令锯掉大量宫门门槛 |
D.因北伐战争势如破竹主动搬出故宫 |
北京城在一年多里一共被洗劫过四次:第一次是团民、第二次是(当时拱卫京师的甘肃地方部队)甘军士兵、第三次是联军、第四次回銮的官军。请推测下列人士身在北京经历过上述所有“四劫”的是( )
A.清朝恭亲王奕訢(1833-1898) |
B.文学家沈从文(1902-1988) |
C.民主人士梁漱溟(1893—1988) |
D.清朝咸丰皇帝(1831-1861) |
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
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
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
明政府最初规定日本进贡刀的数量不能超3000把,但日本进贡数量持续增加到9900多把,最多一次达到37000多把。原因就在利润丰厚:明朝给每把日本刀的出价是日本本土售价的5到7倍。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明朝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 B.明朝官营手工业衰落 |
C.科举出身官员不懂经济 | D.日本刀做工极其精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