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4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经济和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关于德令哈天文科普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建设用地的批复,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审查。下图中的E点为集科普与天文观测于一身的德令哈天文科普馆拟建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5题:
与成都科普馆相比,德令哈天文科普馆建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优势主要为( )
| A.人口密集,参观人数众多,有利于天文科普的开展 |
| B.地势高,大气清洁,有利于天文观测 |
| C.煤炭资源丰富,为该天文科普馆提供清洁能源 |
| D.太阳能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
下列景观图与德令哈天文科普馆拟建地区相符合的是( )

读下图,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
| B.该山地地下一定蕴藏着石油 |
|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
| D.庐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 |
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
| B.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
|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
|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
| B.硬叶林→草原→荒漠 |
| C.落叶林→草原→荒漠 |
| D.雨林→草原→荒漠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温度增加 |
| D.环节④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
若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减湿作用 |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左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右图为“贵州某地局部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 B.植被 |
| C.地貌 | D.土壤 |
在甲地建设铁路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可能是()
| A.冻土和冰川 | B.地质基础不稳固 |
| C.沼泽、软土 | D.流沙和水土流失 |
近年来华北地区深陷雾霾污染之中。雾霾时能见度很低,连续多天的雾霾更是给道路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大量悬浮颗粒()
| A.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
| B.削弱了地面长波辐射 |
| C.改变了太阳辐射波长 |
|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
雾霾天气持续出现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受暖锋控制,空气流动性差 |
| B.地面蒸发强,空气湿度增大 |
| C.冷空气快速南下,气温降低,水汽凝结 |
| D.受稳定天气系统控制,大气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