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水流向。虚线、实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1月、7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完成1~2题。
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1月输沙量多于7月 |
| B.水循环1月不如7月活跃 |
| C.径流量与气温呈负相关 |
| D.流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
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生物入侵,也称为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偶然机会进入某一适宜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据此答题。
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枝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
| A.该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存 | B.该地区土壤酸性,适宜其生长 |
| C.这一外来物种在地区没有天敌 | D.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 |
下列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由水分差异为基础造成的是( )
| A.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了垂直变化的植被景观 |
| B.向阳与背阳、林中上层与密林底层的植被种类明显不同 |
| C.内蒙古由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 |
| D.从赤道到两极形成了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
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图5.12所示。读图,完成.9~10题。
9.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 A.台湾山脉 | B.武夷山脉 | C.秦岭 | D.长白山脉 |
10.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酸雨 | B.水土流失 | C.泥石流 | D.水污染 |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4—6题。
4.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寒流 | B.大气环流 | C.山脉迎风坡 | D.暖流 |
5.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 C.热带草原带 | D.温带草原带 |
6.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
陆地环境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称为陆地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回答5—6题。
5.根据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中可能有终年积雪的山脉是

6.有关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的正确叙述为
| A.四座山地都在南半球 |
| B.甲乙在北半球,丙丁在南半球 |
|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丁丙乙 |
| D.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乙丙丁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