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
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负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任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擢第:登第。②酺:音pú,合聚饮食。③笥:音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音yù,饱。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政仁慈 B.德秀自之喂养
C.盗请虎自赎击打 D.吾当,不及余人受牵连

下列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举进土,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为国为亲,忠孝两全。
B.许之矣,不可负约——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C.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宽厚不羁,不论贵贱。
D.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豁达自任,志向高雅。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元德秀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任南和县尉,后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为官所得俸禄全部用于抚养孤独无依的人,任满的时候,他是赶着柴车离开的,他死的时候,家中只有最起码的生活用具。
C.元德秀在陆浑为官定居的时候,纵情山水,常弹琴、喝酒、写文章以自娱。
D.元德秀任鲁山县令时,不怕获罪,批准一个被关押的盗贼杀虎自赎。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翻译:(元德秀)长大后,将要娶媳妇,(因)家里十分贫穷,才自己请求任鲁山县令。
B.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翻译:有个小吏对他说:“那是他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
C.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翻译:我不幸生活在风气颓败的社会中,所不觉为耻的,就是结识了元紫芝呀。
D.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翻译:(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很久没见到你的人影了,为什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待在这儿,十分像个女孩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及长,有经国才略,屡辟不起。后与王珣俱被桓温辟为掾,并礼重之。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时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于是征还,拜建武将军,监江北诸军事。
时苻坚遣军围襄阳,车骑将军桓冲御之。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襄阳既没,坚将彭超攻龙骧将军戴逯于彭城。玄率东莞太守高衡、后军将军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小将田泓请行,乃没水潜行,将趣城,为贼所获。贼厚赂泓,使云“南军已败”。泓伪许之。既而告城中曰:“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遂遇害。
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号百万。诏以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诸军事,与叔父征虏将军石等距之,众凡八万。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生擒坚伪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军实。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进号前将军、假节,固让不受。赐钱百万,彩千匹。
(节选自《晋书•谢玄传》)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有国才略经:治理
B.自率兵于项城次:次序
C.与叔父征虏将军石等之距:同“拒”,抵抗
D.遂麾使阵却:退却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表现谢玄“不负举”的一组是
①虽履屐间亦得其任②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
③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④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
⑤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⑥进号前将军、假节,固让不受

A.②④⑤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玄从小聪慧过人,被谢安器重,长大后有经国才略,朝廷几次任用它都被拒绝,后来与王珣同被桓温重用。
B.中书郎郗超素来与谢玄不和,但得知谢玄被推举后,由谢玄平时处理细小事务的做法推知谢玄一定不会辜负举荐。
C.彭城被围,谢玄欲派人向彭城守军报信,让其坚守,田泓自告奋勇,不幸被俘,田泓巧妙施计,最后不辱使命。
D.谢玄利用苻坚轻敌思想,先带领八千精兵南渡肥水,趁敌军还未扎稳阵脚,即与之决战,前秦军队溃败逃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
⑵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藿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 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公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予,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选自《史记》)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其少子且:将要
B.为一封书故所善庄生遗:送给
C.可去矣疾:迅速
D.有所不能忍者也顾:顾及

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朱公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②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③可疾去,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④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⑤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⑥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存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公有二个儿子,二儿子长大成人到了壮年的时候,杀了人被关在楚国,朱公准备了千镒黄金想派小儿子去楚国救回二儿子。
B.庄生凭着清廉正直的品德在楚国极有名望,深受楚国君民敬重。但庄生虽然才智过人,却无法忍受别人的羞辱。
C.楚于每次大赦之前,常常要派人去加守三钱之府,目的是为了安全运出大量的钱财发给天下的白姓。
D.朱公料事准确,而且不生分外的贪心,明达事理,所以对二儿子最终被杀,他不但不悲痛,反而还满意的笑。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
(2)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①,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以袁滋代将,复无功。愬求自试,宰相李逢吉亦以愬可用,遂为隋、唐、邓节度使。愬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或有言者,愬曰:“贼方安袁公之宽,吾不欲使震而备我。”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蔡人以尝败辱霞寓等,又愬名非夙所畏者,易之,不为备。愬沉鸷,务推诚待士,故能张其卑弱而用之。贼来降,辄听其便,或父母与孤未葬者,给粟帛遣还。
初,吴秀琳降,为愬策曰:“必破贼,非李祐无与成功者。”祐,贼健将也。愬候祐护获于野,遣史用诚以壮其骑三百伏其旁,见羸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用诚禽而还。诸将素苦祐,请杀之,愬不听。会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军中以为不杀祐之罚,将吏杂然不解。愬力不能独完祐,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祐,无与共诛蔡者。 诏释以还愬。愬乃令佩刀出入帐下,署六院兵马使。祐捧檄呜咽,诸将乃不敢言,由是始定袭蔡之谋矣。旧令,敢舍谍者族。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愬知其隙可乘.乃遣从事郑澥见裴度告师期。师夜起,祜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愬率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赋恃吴房、朗山戍,晏然无知者。祐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新唐书•李愬传》)
[注]①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不为备易:撤换。
B.诸将素祐苦:为……所苦。
C.愬力不能独祐完:保全。
D.愬知其可乘隙:机会。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愬的“筹略”的一项是(3分
①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②贼来降,辄听其便③见羸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④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⑤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⑥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愬敢于担当。在前线将领讨贼无功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又经宰相李逢吉的举荐,担任节度使,最终灭敌立功。
B.李愬关爱部下。对那些受伤生病的,他亲自照料看护;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他发给粟帛,允许他们回家照顾亲人。
C.李愬知人善任。他采用降将吴秀琳的建议捕获李祐;拒听杀祐建议,反而厚待并重用李祐; 后来李祐在打蔡州时起了重要作用。
D.李愬善于用兵。当他知道吴元济调用全部精锐部队抵抗李光颜时,就冒着大雪,连夜奔袭,一举攻下蔡州,吴元济只得请罪投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祐,无与共诛蔡者。
(2)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甘霖亭记韩日缵
甘霖亭,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不勤民,实弃守也!”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畎亩,无不优渥霑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不雨谓之亢再:二,两个
B.无是无民也岁:岁月
C.行之不辍:停止
D.父老数十辈韩子之庭请焉造:前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甘霖亭,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绅衿之能言和之。
B.荆公守惠明年不日成
C.太守不勤民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畎亩渗漉闾阎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B.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D.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
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

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②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请指出百姓尊敬爱戴荆太守的两个事例(可摘录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莫能名斋记
杨简
①四明杨简,得屋于宝莲山之巅。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变态百出,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江山。西望钱水,玉洁如镜,茂林奇峰,楼观辉月,烟霭翠蒙,模写不可,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湖山。
②反而即诸本真,敛其放情,落其外慕,穷理窟之幽微,探元珠之杳冥,不则事理两融,曲畅旁通,百川会同,归宿于中;又不则悠然无事,惟意所之,无所造为,乐亦熙熙,于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俱不可谓实识本真。周思天下古今名言,无一可以称此,又岂惟简莫能名,正恐尽万古明智绝识之士,竭意悉虑,穷日夜之力,终莫能名。于是榜曰莫能名斋。
③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曰有能名之者:是斋之南,高松抚疏,微风过之,萧然有声,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东,洪涛驾风,怒号翻空,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西,湖光翠迷,云飞鸟啼,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北与其麓,鳞比万屋,人物往复,啾啾碌碌,是能名吾斋矣。有嘲曰:既曰莫能名,又曰能名,何其立说之无常?简曰:常。
第②段加点的“是”指代哪三方面内容,请用文中三个字概括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得屋宝莲山之巅是榜曰莫能名斋
B.穷理窟幽微何其立说无常
C.不事理两融然终不可得而名之乎
D.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萧有声

对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定不能说真正认识了江山。
B.关键是不能说真正懂得了江山。
C.一定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D.关键是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从整句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联系全文分析文末“常”的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