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桶,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6~8题。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
A.8000人 | B.10000人 |
C.6000人 | D.4500人 |
如果用a表示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 B.山东—气候资源 |
C.黑龙江—矿产资源 | D.内蒙古—水资源 |
日出时,太阳所在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称为日出方位角(如图中的角),当日出方位为东北方时,
,当日出方位为东南方时,
,回答问题。
如果一年中
始终小于或等于23°26′,则关于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年中,该地太阳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
B.一年中,该地昼长最长约13时13分 |
C.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为66°34′ |
D.该地一定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
某日,同一半球(南或北半球)的甲、乙两地日出方位角分别是
、
正确的说法是()
A.如果![]() |
B.如果![]() |
C.如果![]() |
D.如果![]() |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问题。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乙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
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明显西迁 |
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
200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A.东北平原 | B.青藏高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四川盆地 |
南极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表面发现冰面有许多洼地、线状凹痕、垄状起伏,凸起部分边缘棱角分明,表面有窝状凹坑(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这些冰面形态的形成原因,最主要是受()
A.流水侵蚀 | B.风力侵蚀 | C.温度变化 | D.冰川堆积 |
某科学考察队在1~2月份沿下图的线路进行徒步考察。据此回答问题。考察途中,人们不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热带雨林 |
C.温带草原![]() ![]()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图中盛行风及洋流的画法正确的是()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2012年元旦,全国天气形势变化不大,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多出现在水平方向风力较弱的地区)和正在影响西北地区的冷空气是这两天天气的两大“主角”。阅读某区域2012年1月2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问题。此时,甲地气压最可能是hpa()
A.1027 | B. 1029 | C.1028 | D.1030 |
此时,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丙丁 | B.乙丙 | C.甲乙 | D.乙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