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接连发生的若干起校车交通事故令校车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焦点,继甘肃幼儿园校车事件之后,校车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材料二:关于维护和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校园安全涉及到师生的安危,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李岚清副总理曾经有一句名言,“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台征求民意。2011年12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有关部门将抓紧起草建立校车制度的意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
(2)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
(3)请你为校车安全问题,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安全合理化建议?(至少二条3分)
学习时政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做负责任公民
 为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教育,某校团委会开展了“学习时政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做负责任公民”的主题教育活动,下列是该活动的三个环节,请你参与:
 (1)请你为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两种有效的活动形式:
 环节一:“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2014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学校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在学校墨韵堂,看到练习书法的孩子们写的“精忠报国”,习近平说,四五岁时妈妈买了小人书,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刺字不疼啊?”妈妈说,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我记到现在。“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2)“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对习近平影响很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作用?“精忠报国”突出反映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环节二:反对“占中”,维护法治,捍卫国家统一
 从2014年7月1日起,香港“反对派” 打着“真普选”旗帜发起“占中”示威游行,香港“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对股市、楼市和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及普通市民生计、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随着香港事态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国外反华势力幕后操纵、支持和利用“民主人士”,煽动一些青年学生打头阵,企图搞乱香港、撕裂中国。约19.3万香港“反占中”人士走出维园,走向中环,在用行动反对“占中”破坏香港经济与法治的同时,也向外界展现了支持和平普选的民意。
 (3)运用九年级第三单元知识,谈谈为什么图谋将香港脱离中国的“占中”行为会遭到绝大多数港人的反对?
 环节三:增强责任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据《人民日报》报道,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请你就“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负责任公民,弘扬民族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发表自己的看法。(每方面至少写三点建议。6分)
 ①做负责任公民:
 ②弘扬民族精神:
中考体育测试终于结束了,回顾备考历程,面对考试结果,几家欢喜几家忧。
  张雅同学:今年体育测试技术真先进,采用电子设备监测成绩更精确了。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我们班考得最棒呢!
  李玲同学:当初校内模考没过关,我还责怪体育老师太严!回头想想真要感谢老师的严格要求。
  王敏同学:倒霉的我周末在餐馆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了!只好申请缓考,真想找餐馆理论!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梁非同学:我最没用了!班上就我不及格。怕父母担心,我还一直瞒着呢!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我们要学会保持“喜”的情绪,克服“忧”的情绪,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们的“喜”和“忧”?
卢勇的一天:早晨,八年级学生卢勇背起书包上学。到了学校,卢勇把吃剩的早餐随手往教学楼的楼梯边一扔,走进了课室。午饭后,卢勇到邮局寄信,回校的路上,看到有两名社会青年在持刀敲诈勒索一名低年级的同学,卢勇急忙到附近的公用电话亭打“110”报警。放学后,卢勇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生病的妈妈买了一块她喜欢吃的蛋糕。晚上,他就前两天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的“六合彩”赌博泛滥的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综合治理的书面建议。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卢勇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至少共写出四项4分)。
 (2)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享有我国法律规定的那些权利?
 (3)法律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具体有哪些方面的保护呢?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1)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能说明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或高级阶段吗?请说明理由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根本的是什么?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基本路线的角度谈谈取得成就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某校九年级同学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
 [理论探究]
 (1)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你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政党?
 [活动设计]
 (2)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某班准备组织开展宪法知识的宣传活动,请你为他们设计几种活动形式。(至少2种,2分)
 [行动落实]
 (3)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离不开公民的参与。作为公民,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应该怎么做?
 [建言献策]
 (4)请对国家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