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是市政府近些年的工作重点。硫酸厂生产硫酸的流程是:把含硫矿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生成三氧化硫,最后三氧化硫和水化合生成硫酸。写出三氧化硫和水化合生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硫酸钠,现欲测定其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利用含有少量硫酸的澄清废水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Na2CO3+H2SO4 = Na2SO4 + H2O + CO2↑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碳酸钠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C外)并加入所需药品。
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1)。(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
③按动鼓气球,持续鼓入空气约1分钟。
④连接上B、C。
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
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2)。(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及E右端的出口。)
⑧计算。
⑴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干燥管A的作用是: ,以免使测定结果偏大。
(2) (能或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因为盐酸具有 性,会使测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去除干燥管C,则测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将会
(3)E装置的作用是
(4)本实验能否省略③、⑥两个步骤? (填能或不能),原因分别是 、
(5)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6g,分液漏斗F中盛放5%只含硫酸一种溶质的澄清废水,称得m1为51.20g,m2为53.40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求:(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D装置中正好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现有一瓶久置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样品,为探究其变质(NaOH易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的相关问题,利用∪形管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如图46-1所示,若此溶液变质,分别在∪形管的两端滴入HCl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时,观察到的现象:a端,b端。
(2)如图46-2所示,取此NaOH样品溶液20g于∪形管中,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酚酞试液,通过分液漏斗向∪形管中滴入HCl溶液,当滴入20gHCl溶液时,恰好反应完全。
①滴入稀盐酸过程中,∪形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为;
②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0.22g,试通过计算得出20gNaOH样品溶液中所含Na2CO3的质量。
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第1次 |
20 |
11 |
第2次 |
20 |
6 |
第3次 |
20 |
2.8 |
第4次 |
20 |
n |
(1)上表中n的数值为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取用20g此样品,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与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盐酸的体积与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第次 |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 |
40 |
16 |
2 |
40 |
12 |
3 |
40 |
8 |
4 |
40 |
8 |
试求:(1)20g样品中铜的质量
(2)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3)用氢气充分还原5g此样品,可得到固体的质量。
现有一种碱性调味液,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溶液。为了测定碱性调味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三份碱性调味液各100g,分别缓慢加入到20g、40g和60g某浓度的稀硫酸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1)100g碱性调味液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
(2)碱性调味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100g碱性调味液与该稀硫酸反应后溶液pH=7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多少克?
(6分) 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1.1g研碎的汉白玉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已知:杂质中不含钙元素,且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8.5 |
6.9 |
6.7 |
6.7 |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g;
(2)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3)第二次称得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