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温高雨少,出现特大干旱。进入2010年,干旱迅速发展蔓延,贵州、广西、四川、重庆、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是云南、广西等主旱区的旱情呈发展态势。读图“2010年2月28日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面3题。2010年2月28日以后三天四川、云南、广西依旧以晴天为主,原因是
A.寒潮过境,天气晴朗 | B.受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控制 |
C.冷锋锋前无降水 | D.当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
自然灾害往往诱发次生灾害,西南地区干旱带来的后果有
①地震
②森林火灾
③人畜饮水困难
④滑坡
⑤土壤盐碱化
⑥农业减产
A.②③⑤⑥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④⑤⑥ |
做好防灾减灾,抵御气象灾害的措施有
①利用GPS加强对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应用
②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③加强对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
④利用卫星遥感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
⑤加强政府对防灾减灾的组织行为
A.①②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⑤ | D.②③④⑤ |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 |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
C.蒸发量 |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
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读“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图,图中Ⅰ为海洋性气候区,Ⅱ为海洋性过渡气候区,Ⅲ为大陆性过渡气候区,Ⅳ为大陆性气候区。回答下列小题。关于图中甲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势 |
B.海洋性过渡气候—经度位置 |
C.大陆性过渡气候—纬度位置 |
D.大陆性气候—地形、地势 |
下列关于各类气候区气候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是()
A.Ⅰ类地区纬度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
B.Ⅱ类地区雨热同期,适于谷物生产 |
C.Ⅲ类地区降水均匀,洪涝灾害少见 |
D.Ⅳ类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 |
甲、乙、丙代表三省区某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图,图中A.B.c分别为三次产业的产值。读图,回答下列小题。三个省区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江苏陕西西藏 |
B.西藏江苏 陕西 |
C.陕西江苏西藏 |
D.陕西西藏 江苏 |
据某年人口统计,乙省区的人口死亡率高于丙省区,最可能的原因是()
A.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
B.居民的营养水平低 |
C.老年人口比重较大 |
D.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多 |
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下列小题。该大陆最有可能为()
A.非洲大陆南端 | B.澳大利亚大陆 |
C.南美大陆南端 | D.亚欧大陆 |
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运动 | B.海陆分布 |
C.洋流性质 | D.大气环流 |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
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