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非洲塞内加尔蝗灾严重,农田大幅减产甚至绝产,完成下题。
蝗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
A.农作物众多 |
B.害虫天敌少 |
C.气象条件有利 |
D.人类防害意识差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①②两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A.北部均为平原地区 | B.河湖众多,但人均水资源不足 |
C.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 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
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
D.①区域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内丰富的铁矿资源 |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作物品种 |
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灌水。与不灌水的棉田相比,灌水棉田的
A.棉花花期不变 | B.棉花花期滞后 |
C.冻害发生几率增加 | D.冻害发生几率减少 |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
孟加拉国 |
印度 |
马达加斯加 |
尼泊尔 |
莫桑比克 |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
1 |
2 |
3 |
4 |
5 |
国家 |
瑞典 |
爱尔兰 |
冰岛 |
芬兰 |
挪威 |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A.台风天气 | B.干热天气 |
C.寒潮天气 | D.暴雪天气 |
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A.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 |
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 |
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 |
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9月24日19时29分在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为北纬27.5°,东经65.6°。地震发生时,在震中西南约500千米的瓜达尔地区海岸外约600米的阿拉伯海中出现一个盾状小岛。据推测,这座小岛会在一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消失。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巴基斯坦多地震,这是因为当地位于
A.地壳较薄的地区 |
B.地壳比较薄弱的地区 |
C.地形崎岖多山地的地区 |
D.板块张裂地区 |
此次地震发生时,出现了“盾状小岛”,这表明
A.此次地震中地球内能释放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
B.该岛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而形成 |
C.该岛是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形成 |
D.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很小 |
读图,某海轮由①点出发,沿点虚线路径经②、③、④三处,返回原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沿途经历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就海水的平均温度而言,①>②>③>④ |
B.②处附近海域因离岸风,盛行上升流,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
C.从③到④途中,发现沿岸自然带依次出现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体现从两极到赤道的地域分异规律 |
D.航行中一直顺水顺风 |
甲、乙、丙、丁处分布有热带雨林,关于其成因正确的叙述是
A.甲处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且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
B.乙处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
C.丙处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
D.丁处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且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