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完成2题。

图中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是                            
①强风  ②干旱 ③地震 ④洪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为减小上述两种灾害的发生频率,减轻其造成的损失,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①植树造林
②修建水库
③加强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  
④建设护坡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6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施行。这将从法律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5题。
下列各组能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风能 B.水能、太阳能 C.地热、天然气 D.核电、生物能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① 冷冻地带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
② 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③ 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
④ 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
⑤ 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致使动植物具有耐寒的特征,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联系性

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 B.同受东南季风影响 C.气候的大陆性强 D.都是平原地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的差异大于区域之间的差异
C.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