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说:“好书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青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这表明( )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
B.多读书才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
D.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
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长大的人,看到冷色会联想到冰雪,因此他们看到冷色会感觉更冷。而在热带岛屿成长的人,看到冷色却很难意识到寒冷,这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过寒冷的感觉。这种冷暖色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差异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人的主观意识受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 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 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近年来世界各国发生了一系列自然灾害,进一步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它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________。
A.联系 运动 | B.运动 客观实在性 |
C.客观实在性 静止 | D.客观实在性 运动 |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我国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几十个,农艺师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③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