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①2009年10月13日,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拉开序幕。②中国首次以主宾国的身份亮相。③法兰克福书展已有大约600多年的历史。④通过这次书展,使我们了解了许多中国文化。
第 句,修改:
第 句,修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重测珠峰“身高”,这些看点别错过! |
|
2020珠峰高程测量已进入登顶测量阶段,一图聚焦重测珠峰背后的硬核看点。 一、中国6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 |
|
二、五问珠峰重测 Q1:珠峰高程测量测什么? ■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Q2:为何要给珠峰再测身高? ㅤㅤ■随着各项技术突飞猛进,更精准的测量成为目标。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做出贡献,其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Q3:为何一定要人登顶测量? ㅤㅤ■专家表示,测绘队员不可以坐直升机登顶。珠峰顶上的地方非常小,飞机是不能降落的。另外,飞机的螺旋引起的风有可能引发冰雪的崩塌。 ㅤㅤ珠峰峰顶气流不稳定、多大风、气温低,测量型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峰顶飞行,目前也尚无机器人顶峰作业经历。 Q4: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完成测量吗? ㅤㅤ■专家表示,卫星遥感影像目前主要用于地表的监测,测的只是雪面的高度。它测量的精准度在高程方向是1﹣2米,而人工测量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所以没有人工到峰顶上去,它就没有雪深的测量,这样也不能作为一个很准确的结果来发布。 05:珠峰高程重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ㅤㅤ■除了反映地质活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为制定整体环境政策提供参考外,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的“身高”变化,或许也能满足人类共同的好奇心。 |
三、细数珠峰高程制量中的“黑科技” 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够。 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用于珠峰测高 ㅤㅤ这是国产北斗系统在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首次应用。登顶测量时,顶峰的GNSS接收机将依托北斗系统和珠峰地区以及外围的GNSS监测网联机同步观测,同时还可监测相关地区的地壳运动。 国产设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 ㅤㅤ雪深雷达、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均为国产仪器。我国最新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将应用于此次测量。 重力测量“上天” ㅤㅤ此次测量将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即把一系列复杂的测量系统装在飞机上,使飞机能在空中进行连续测量,相当于把重力测量仪带上了天。重力测量即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可以对高程测量结果进行有效改正。这是首次在北坡开展航空重力测量,填补了珠峰地区航空重力测量的空白。 |
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 |
|
(来源:5月14日新华网,有删改)
(1)依据时间曲线,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1966年至今,我国历次珠峰测绘、科考都测得峰顶冰雪厚度。
B.与历次测量相比,2020珠峰重测运用了更多的国产高科技设备。
C.2020年我国首次运用雪深雷达设备测量珠峰峰顶冰雪高度。
D.在2020珠峰重测中,人工测绘已被现代测量技术取代。
(2)“黑科技”是本次珠峰测量的一大看点。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借助下边一组问题,简要解释什么是“黑科技”。
Q1:材料中的“黑科技”有哪些? Q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Q3:它们发挥什么作用? |
②这组问题对你理解“什么是黑科技”有怎样的帮助?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3)关注重复出现的词语能帮你读懂编者的意图。结合材料,联系下面“词云图”中圈画的关键词,推究编者意图。
说明:词云图中字体越大,表示该词语在材料中出现的次数越多。
(4)新华社珠峰重测直播节目中提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小学生小越看后产生疑惑:汪洋大海是怎么变成世界屋脊的?依据下面四幅图,按要求写一段话,帮他解惑。
【写作要求】①语言得体,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对下面材料中李奶奶的做法,你是否赞成?请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20字左右。
四川绵阳涪城的李启君老奶奶,今年75岁。2015年开始,她自学12门汉语言专业课程并参加高考自学考试,5年时间通过了9门考试。
李奶奶高中时因肺结核休学失去高考机会,后又因各种原因难圆大学梦,直到2015年才下决心重圆梦想。如今她的记忆力大不如前,视力严重下降,又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住了两次院。去年3门都没有通过,今年她计划复考2门。
(材料源于《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5月17日)
读书节系列活动中,班里将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在班会上你打算向同学推介一幅漫画(如图)。为便于现场清晰流畅地表达,请你根据语文老师的建议,完成发言稿的准备任务。
建议:
(1)用合理的顺序,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提炼漫画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语言简洁,150字左右。
非文学作品阅读。
绍兴市某校初三(1)班开展“水乡•绍兴”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资料查阅
【甲】150000000岁的大鱼,卒
2020年到来了,但长江白鲟没有等到。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表的一篇论文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结论其实延迟了十多年。根据这些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长江白鲟的灭绝时间应在2005﹣﹣2010年之间。
白鲟是长江中的“活化石”。这种体态庞大的远古鱼类,曾与恐龙为邻,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年月里,游过了白垩纪,在恐龙大灭绝中幸存;它游入了不朽的《诗经》和中国民谣、传说里,连周朝的祭祀礼都提到过它。但在20世纪,面对人类日益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它被高大的水坝挡住,被孔洞越来越细的渔网拦下,最终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停止了游动。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月8日)
【乙】江河水清鱼先知
水好不好,鱼最清楚。经过多年治水,我省八大水系之一﹣﹣曹娥江的水质,是否有改善?绍兴打算问问江里的鱼。
近期,绍兴市水政渔业执法局和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开展了一次有关渔业资源的调查,最终结果显示,绍兴全市目前共有鱼类86种、贝类9种、虾类3种。受到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影响,采集到的鱼种数量较上世纪80年代记载的有所下降,但是其中有不少新发现。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调查还在曹娥江下游江段发现了野生中华鲟。
“去年7月,还有渔民在曹娥江捕到了大量刀鲚。”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祝尧荣告诉记者。“我小时候经常能见到刀鲚,后来就越来越少见了。”祝尧荣说,“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量刀鲚已经在曹娥江的一处淡水区域‘扎根’,说明这些鱼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不打算回到大海了。
(摘自《浙江日报》2016年3月8日)
活动二:数据分析
活动三:实地走访
声音1:我们住在河边的人现在舒心不少,前些年开始,政府通河道,挖淤泥,空气都好了不少,还不时看到有人到河里来钓鱼,许多人围着看热闹,要是以前这河里的鱼都不敢吃,一到傍晚,我家小孙女就喜欢拉我来河边逛,人都能多活几年!”市民马奶奶开心地说。
声音2:“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大江大河和小微水体,都落实到人,河长制的深入推进,不仅增加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责任心,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水质变化,而且也增了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绍兴市嵊州市某街道周河长说。
声音3:“印染最耗水的环节就是染色;但这种瑞士进口的冷染机不需要水和蒸汽就能染色,非常节能,传统的染缸染色,每印染一吨布需耗水30~40吨,而冷染机整个印染过程无需用水,只是在前处理的煮布环节和后处理的水洗环节合计用水10吨左右。绍兴市柯桥区滨海工业区某公司副总先生说。
声音4:“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决策上马了重大水利工程,尤其是随新昌钦寸水库、诸暨永宁水库的建成蓄水,绍兴市大中型水库数量增加19座,既增强了防洪能力,又大大增加了蓄水量,扩大了市民的“大水缸”。另一方面要持续实施产业升级,持续调整产业结构,与此同时,广大市民要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马处长介绍。
(1)小越是你所在学习小组的组长,他带领组员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一)时,看到了两则新闻,请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小越:这两则新闻的标题特别有意思,你更喜欢哪一个?
我:
小越:你说得真好,有理有据!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应符合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最好还能抓人眼球。
(2)根据活动中获得的材料:小州提炼并整理了一份“调查结论”,打算用在“水乡•绍兴”专题板报中,其中某项结论有信息错误,请帮他找出这一项。
A.结论1
B.结论2
C.结论3
D.结论4
“水乡•绍兴”水资源水环境调查结论 结论1:2018年绍兴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根据国际公认缺水标准,绍兴属中度缺水地区。 结论2:2018年绍兴市水资源总量较上年和多年都出现负增长的状况。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决策上马重大水利工程,增加了蓄水量,扩大了市民的“大水缸”。 结论3:曹娥江下游江段近期发现野生中华鲟和大量刀鲚,这说明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水环境中,虽然水质没改变,但鱼的适应能力却在增强,它们不打算回到大海了。 结论4:在人类的高大水坝与细孔渔网面前,长江“活化石”在21世纪初停止了游动;同样,水质的下降,捕捞的增加,也使绍兴市水域的鱼类数量较上世纪80年代记载的有所下降。可见人类日益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生产、生活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鱼类的生存繁衍。 |
(3)在本次活动的成果展示中,小越打算向同学们介绍近年来绍兴水资源保护利用中的举措和成效,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帮他整理要点。
根据要求写作。
[新闻事件]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支援抗疫。3月5日,在杭州萧山区务工的河南信阳男子杨术强向瓜沥镇政府捐赠自己全部存款约13万元。瓜沥镇政府了解到其家庭情况并不富裕后,向其退回12万元。
该不该退回捐款,引发了社会热议。对此,你怎么看?写一段话论述你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不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