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 B.只有②④ | C.①②③④ | D.只有①②③ |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A.澄清石灰水 | B.蒸馏水 | C.灼热的氧化铜 | D.紫色的石蕊试液 |
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得到较多的数据 | 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
C.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 D.得出不同的结论 |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放出大量的热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 B.有新物质生成 |
C.有气体放出 | D.放热、发光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
B.镁条在耐高温的密封(内含空气)容器中加热 |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锌粒 |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铁和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