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4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1)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2)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3)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4)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5)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6)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7)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8)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9)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10)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11)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12)“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13)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⑴         议种瘪种          ⑵          给儿新生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的心事”指的是什么?)
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阴霾杀手出没,请注意
①1952年12月,英国伦敦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雾霾,能见度下降到了5米以下,这使得伦敦的交通几乎陷于瘫痪,警察不得不点燃火把,在大雾中指挥交通。这场雾霾引起了呼吸道疾病的爆发,短短4天内就死亡了4000多人。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②这场“劫难”的幕后凶手究竟是谁呢?它就是最近比较火热的“PM2.5”。PM,即Particulate Matter意思是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成,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们大约只有头发直径的二十分之一,以至于我们肉眼看不到它。
③在汉语中,与PM2.5对应的词汇是阴霾,包括灰霾和雾霾。PM2.5是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可以充当大气物理学说中所说的“凝结核”,吸附周围的气体、水汽和有机物。当PM2.5吸附气体、固体和少量水汽时,就会形成令天空灰蒙蒙的灰霾;当它们吸附大量水汽时,就会形成白茫茫一片的雾霾。
④为何现在人们特别关注PM2.5呢?因为直径越小的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越大。研究表明,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大于2.5微米的PM10只能进入肺部的气管和支气管,而PM2.5会直接进入肺部的气体交换区肺泡,并存留在肺的深处,可能引发肺炎、肺癌等肺部疾病。因此,在阴霾浓重的早晨,尽量避免到户外去运动,以免吸入大量的颗粒物,造成肺部不适。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第④自然段中“通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知有花
张晓风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铺天盖地,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A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
“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
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B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
“花?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
“快看那落日!”
她安静垂眉道:
“天天都是这样的!”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大声地问我:“花?哪有花?”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妇人,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叙述的两件事。
文中A处划横线的句子能删去吗?为什么?
文中B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不知有花”含义的理解。

识别人脸的技术
刘 露
①现代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
②在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人脸识别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和确认身份的。相对于指纹识别而言,人脸识别具有非接触式(非侵犯式)的特点,因此更加友好、自然,更易被人们接受。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④在公安刑侦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机场或车站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查询目标人像数据寻找数据中是否存在重点人口基本信息,来抓捕在逃案犯;或者在商场、体育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⑤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逐渐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如具备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防盗门也被推向普通老百姓家庭。厂家上门安装时,工作人员会用一个摄像头对主人的脸部骨骼进行扫描录入,再生成几千位的密码,然后将密码数据库存入防盗门的数据库中,主人只要在门前一站,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就会显示门前的人的脸部,防盗门立即开始识别。一旦确认,防盗门就会自动打开。再如利用人脸识别辅助信用卡网络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的拥有者盗用信用卡等。
⑥随着我国向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迈进,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的性能将逐渐完善,更好地服务大众。
选文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⑥自然段加点的“逐渐”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捡到金子之后
在一片峡谷中,住着一个牧童和他的妈妈。为了生存,牧童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放羊,日子很苦。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很小。
这天,牧童又上了山。
望着人迹罕至的山脊,荒凉而贫瘠的土地,颤巍巍地矗立在山坡上的可怜的小木屋,他不禁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牧童突然跳了起来。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金子!牧童瞪大了眼睛,一捋袖子,使劲地挖起来。好大的一块!牧童兴奋地抱起金子,飞一般下山去了。
“我挖到金子了!”牧童喊着,跑进屋,双手把金子捧到妈妈面前。
妈妈注视着牧童的一举一动,没有说一句话,轻轻将牧童拉到身边……
牧童不解地望着妈妈。
妈妈感叹道:“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相反,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厄运。” “不,它能使我们富裕。”牧童争辩着。妈妈摇了摇头。
牧童感到失望而愤怒,他抱紧金子,说:“我要证明给你看。”然后,他跨出了家门。
牧童来到一个小镇。他将金子背在背上,手里攥(zuàn)着敲下的一小块走进一家首饰店。老板将这一块金子到眼前,用狐疑的眼光了牧童一眼,说:“你从哪儿弄来的?”
“山上捡的。”牧童随口说了句,便赶紧闭了嘴,抢过金子,快步走出了店铺。
他走进酒店,走进衣店,走过大街小巷,处处有人投来狐疑的目光。牧童渐渐害怕起来。
傍晚,牧童心惊胆战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把你的包放下。”突然,一个狡猾而又可怕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牧童猛地一回头。那人伸手就抢包,牧童赶紧护住。几个回合,牧童有些不支。就在此时,只见一位道士一闪而出,弹指一击,那人立即倒地。牧童目瞪口呆,赶紧屈膝相谢。道士却已渐渐远去,只给他留下一句话:
“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
猛眼间,牧童想起妈妈的话,懊悔万分。
当晚,牧童离开了小镇,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将金子埋进深深的地下,他不愿再让金子迷惑他人。
牧童终于又回到了山沟里。他不再乞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尽力去做。
……
秋天,牧童爬上高高的山顶,遥望洒遍自己汗水的山谷。多美啊!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一切都变了。
“我的金子。”牧童自豪地说。
作者围绕“金子”精心安排了文章的思路。请再读文章,理清作者的思路,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内容。
希望得到金子—()—金子带来厄运—()
首饰店老板接到牧童的金子后,作者运用了“举”“狐疑”和“瞟”等词语描写他。这些词语写出了该人物怎样的心理?
牧童从开始“抱”着金子到后来将金子深“埋”在地下,他前后不同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文章结尾处“‘我的金子。’牧童自豪地说”,这里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这篇文章让你明白什么道理?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金子,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含义。
守财奴说:金子是我的生命。 创业者说:金子是我们用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
化学家说:金子是一种金属。
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将本段文字分成两层,用“‖”隔开。
①②③④⑤
概括本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句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加点“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一词能否换成“欣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