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等日照时数示意图,完成下列11—14题。图中A城市与C城市日照数相差约为( )
A.800 | B.1000 |
C.1220 | D.3820 |
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线为( )
A.贵昆线 | B.成昆线 |
C.南昆线 | D.川黔线 |
若D城市为B城市北方临省的省会城市,调查发现D城市所在的地形区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相比气温更高,下列关于D城市所在地形区气温更高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海拔低,气温高
②盆地地形热量不容易散失
③周围高山环抱,尤其是北部山地阻挡了冷空气
④白天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BC两城市所在的地形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
①冬季气温低
②土壤贫瘠
③热量不足
④光照不足
⑤地表水缺乏⑥地形崎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下图回答30题。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① 红外线 ② X 光 ③ 可见光 ④ 紫外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据此回答28-29题。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象应拍自播种
A.30天后 | B.75天后 |
C.100天后 | D.140天后 |
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 | B.松嫩平原 |
C.洞庭湖平原 | D.太湖平原 |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26~27题。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来看,影响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 | B.自然条件 | C.人口数量 | D.人口迁移 |
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 |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
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与乡村界线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 |
B.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
C.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 |
D.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