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表明(  )
①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③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④中心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N为北极点,O为昼半球的中心点,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非阴影部分位于东半球。读图回答问题。

当PN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在成都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
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
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当P点昼长为14小时,此时北京时间是()

A.2时20分 B.3时30分 C.14时20分 D.15时20分

若O点一直为昼半球的中心点,P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则此时刻后P点的移动方向和PO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A.向东南逐渐增大       B.向南不变
C.向西北逐渐减少 D.向北先减少后增大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图,回答问题。

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

A.箭头①表示岩浆活动 B.箭头②表示重熔再生
C.箭头①表示地壳下沉 D.箭头②表示变质作用

左图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最主要是受到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齐民要术》中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有霜。此时放火作熠(熠:不见火焰的燃烧),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下列各点可能符合“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放火作熠”使“必有霜”到“免于霜”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大气散射作用增强

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左下图)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右下图),回答问题。

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A.冀 B.鄂 C.甘 D.吉

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
B.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
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
D.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