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表1资料,回答21-23题。
表1 我国四省(区) 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④ |
31.1 |
361.0 |
184.6 |
2.0 |
表1中① 、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陇,黑,川,苏 | B.苏,川,陇,黑 |
C.黑,川,陇,苏 | D.川,黑,苏,陇 |
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
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
D.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
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黄河水 |
关于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天吹海风,夜晚相反; |
B.白天吹山风,夜晚相反; |
C.白天与夜晚的城市风的风向相反; |
D.“巴山夜雨”是因为四川盆地夜晚为下沉气流; |
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关系的是
该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图中各数字代表地质作用,岩浆岩、变质岩可能在甲、乙的相应位置,则属于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
A.⑤⑦和⑥⑧ |
B.⑥⑦和⑤⑧ |
C.③④和①② |
D.⑤⑧和⑥⑦ |
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大西洋的面积将不断缩小 |
B.红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处 |
C.地中海将不断缩小 |
D.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欧板块 |
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 | B.空气稀薄 |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