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l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氯气为
A.0.5mol | B.2mol | C.2.5mol | D.4mol |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HF的电子式:![]() |
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
C.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
D.乙醇分子比例模型![]() |
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2molB和1molA、1mol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A(g)+B(g)xC(g);△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等于1
B.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A)增大
C.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
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mol<n(B)<1.4mol
常温下,Ksp(CaSO4)=9´10-6,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CaSO4饱和溶液中,c(Ca2+)、c(SO42—)对应于曲线上任意一点 |
B.b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SO42—)等于3´10-3 mol·L—1 |
C.d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点 |
D.a点对应的Ksp等于c点对应的Ksp |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10℃时pH=12的NaOH溶液与40℃时pH=12的NaOH溶液中:c(H+)相等 |
B.25℃时pH=10的NaOH溶液与pH=10的氨水中: c(Na+)=c(NH4+) |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2c(OH-)=2c(H+)+c(CH3COOH) |
D.0.1mol·L-1(NH4)2Fe(SO4)2溶液中:c(NH4+)+ c(NH3·H2O) + c(Fe2+)="0.3" mol·L-1 |
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A与C,B与D均为同主族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C>D>B>A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D>B
C.C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ⅡA族
D.B、D的最高价氧化物中,B、D与氧原子之间均为单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