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g) 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图丙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
D.图丁中起始时HA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HB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B.标准状况下,14 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
C.1mol金属钠与氧气反应,不论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转移电子数都是NA
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将A与B的混合气体分别置于恒压容器甲和恒容容器乙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 + 2B(g) 3C(g) ; △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两容器内的反应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升温时甲、乙两容器中反应速率均增大
B.在相同条件下两容器内的反应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升温时甲乙两容器中的平衡均向逆方向移动
C.在相同温度下,甲容器中加入2molA和2molB,乙
容器中加入3molC,若甲容器经30s达到平衡状态,则乙容器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是30s
D.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用甲容器分别进行反应。第一次加入2molA和2molB;第二次加入2molA.2molB和3molC;第三次加入4molC。分别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分别为X、Y、Z。则X、Y、Z的大小关系是X=Y=Z。

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在某一时间(t)段内
的变化。则下列时间段中,SO3的百分含量最高的
是()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能证明某酸一定是强酸的是()

A.pH=4的该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和后,pH=7。
B.该酸可以分解石灰石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
D.物质的量浓度为O.1mol·L-的该酸溶液pH为l

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

A.可用激光笔区别淀粉溶液和食盐溶液
B.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许碳酸钠杂质
C.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D.除去BaSO4固体中混有的BaCO3:加过量硫酸后,过滤、洗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