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春暖花开,花香扑鼻 | B.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
C.微风拂过,青烟袅袅 | D.丰收季节,瓜果飘香 |
将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倒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
B.两烧杯中金属都没有剩余 |
C.两烧杯中硫酸都没有剩余 |
D.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
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 |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 |
C.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 |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C.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D.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
二氧化碳是重要的资源。以二氧化碳和钠为原料,在440 ℃和800个标准大气压下,可得到直径最大达1.2 mm的金刚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属于非金属单质 | B.上述反应是化合反应 |
C.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 D.钠和空气在上述条件下也可制得金刚石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
B.水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 |
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