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
|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
|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
下图①—④铁路是我国著名的东西向大动脉,回答以下①—②沿线及其附近地区()
| A.其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 |
| B.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的过渡性特征,如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等 |
| C.该地区的钢铁、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工业全国有名 |
| D.掌握水盐运动规律是改造该地区中低产田的基本方法之一 |
下图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来选址的流程图”,此流程图最可能是为下列哪种设施选址设计的( )
| A.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 | B.汽车加油站 |
| C.地下水天然补给区 | D.大型游乐场 |
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定位导向功能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通过定位记录下来的每隔15分钟轮船所在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题。
该地理兴趣小组除应用了GPS外,还用到了( )
| A.RS | B.GPRS |
| C.GIS | D.数字地球 |
下列对①②③河段流水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②③段相比,①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 |
| B.与①③段相比,②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 |
| C.与①②段相比,③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 |
| D.①②③段中,②段的侧蚀更强,③段的溯源侵蚀更明显 |
读下图,图甲为2000年该都市圈的人口密度.应用GIS技术在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 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
| 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
| C.各行政区的边界 |
| D.各行政区的面积 |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年) |
1955 |
1965 |
1975 |
1985 |
1995 |
2000 |
2005 |
| 荒漠化面 积(万公顷) |
67 |
69 |
71 |
89 |
197.26 |
257.8 |
262.2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