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 这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第八回)
B.林黛玉曾与贾宝玉在花园里共读《西厢记》,薛宝钗知道后,就告诫林黛玉说:“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第二十七回)
C.忠顺王府遣人来见贾政,说宝玉私藏了忠顺王爷的戏子,引得贾政大怒,又赶上贾环告状说宝玉逼死了王夫人的丫环金钏,贾政气急,于是打了宝玉,几乎还要勒死他,后被王夫人拉住,被贾母呵退。(第三十三回)
D.诗社即景联句,凤姐以“一夜北风紧”开头,大家争先恐后,尤其是湘云、惜春是大展其才。结果又是宝玉落第,李纨罚他向黛玉求一枝红梅来。(第五十回)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小说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运用了许多叠词,如“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缕缕清香”、“脉脉的流水”等,下面对这些叠词作用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田田:写荷叶阔大而相连相依的情态,使人因错觉而产生如田野般的延展感。
B.亭亭:写荷干挺拔高擎而不枝不蔓;给人一种轻灵飘逸以素雅感。
C.缕缕:写荷香的清幽淡雅而沁人心脾,给人一种若断若续、似有若无的隐约朦胧的清爽感。
D.脉脉:写作者心中的“流水”的绵绵无声,使人产生一种轻荡漫漾、流连依依的温润感。

对《荷塘月色》一文的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点明了作者去荷塘的原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这句话表明作者去荷塘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为了寻找一份难得的宁静。
C.全文的感情脉络正是以此为起点的,在荷塘里作者终于彻底摆脱了内心的矛盾。找到了真正的宁静。
D.“不宁静”的原因在于作者渴望做一个只做学问、不问政治的人,但“四•一二”政变却给了他极大的震动,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他无法平静。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他是诗人、散文学、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著有散文集《背影》。
B.史铁生是我国当代一位相当有成就的残疾人小说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我与地坛》可以看作是他的一篇自传体散文小说。
C.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1968年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伊豆舞女》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D.《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问人编集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经汉代的刘向整理而成。《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战国策•赵策》。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终于看到了那些昔日的同学,他们都是小学、中学同窗十二年,一起摸爬滚打。感情非比一般。
B.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C.专家们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发现:正是深海水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导致了鱼类和虾类的减少。
D.经过这次读书周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B.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C.摇着轮椅在园中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D.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