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 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节选 有改动)
【注释】①蒋士铨(1725——1784)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青容居士。
【已】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陈谏议教子》)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暇更录唐宋人诗(空暇) B.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尝试)
B.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商人) D.不见是马,因诘仆(质问)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汝为贵臣贤能为之用 |
B.然则何以解忧然则何时而乐 |
C.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D.贾人安能蓄之亲戚畔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你从蒋士铨母亲和陈谏议的教子方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东 坡 居 士 极 不 惜 书,然 不 可 乞,有 乞 书 者,正 色 责 之,或 终 不 与 一 字。元 祐 中 锁 试①礼 部,每 来 见 过 案 上 纸,不 择 精 粗,书 遍 乃 已。性 喜 酒,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è)已 烂 醉,不 辞 谢 而 就 卧,鼻 鼾 如 雷,少 焉 苏 醒,落 笔 如 风 雨,虽 谑 弄 皆 有 义 味,真 神 仙 中 人,此 岂 与 今 世 翰 墨 之 士 争 衡 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
【注】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 乞 书 者 ②不择精粗
③书遍乃已 ④虽谑弄皆有义味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B.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
C.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
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è)已 烂 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正 色 责 之,或 终 不 与 一 字。
译文: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译文:
(4)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 ②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僧人。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③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便舍船,从口入 |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
B.复行数十步 |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
C.屋舍俨然 |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2)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崇明老人记
【请】陆陇其
①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子以自给【2】,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3】,遂同居 而共养父母焉。
②伯仲叔季,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率⑤以为常。
③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鬻(yu):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遂 同 居 而 共 养 父 母 焉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及四子长
②方得侍奉颜色
③则明日蚤餐季
④老人每食毕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4)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
①第②节中“率以为常”指
②第③节中“率以为常”指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食[明]顾炎武
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于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 ①中,前之却之 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心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 舟人刺 篙 ,其半在水,视之 若曲焉 ,此皆水之能影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与地,日 为一线
②不 得借光
③以 是以无光也
④ 犹夫水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3)根据上文完成题目
①用自己的话解说月影形成的原因,并从甲乙两图选一幅辅助说明。
我选 图,解说
②请说说,李鲈用问答的方式讲述西洋之学中月食道理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