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①锌片溶解了32.5克 ②锌片增重了32.5克 ③铜片上析出1克氢气 ④锌片上析出1mol氢气 (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③① | B.③② | C.①③ | D.①②③ |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H+OH-→ CH3COO-+H2O |
B.铁与盐酸反应:2Fe+6H+→ 2Fe3++3H2↑ |
C.氯化铁溶液和氨水反应:Fe3++ 3OH-®Fe(OH)3↓ |
D.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 + 3OH-® Al(OH)3↓ |
下列各组括号内的试剂,能用于除掉物质中杂质的是
A.Fe粉中混有Zn粉杂质(稀H2SO4) |
B.FeCl2中混有FeCl3杂质(Cl2) |
C.CO气体中混有CO2杂质(NaOH溶液) |
D.FeCl3中混有FeCl2杂质(铁屑) |
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仅根据下表数据判断,不宜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
金属 |
Na |
K |
Al |
Cu |
Fe |
熔点(℃) |
97.5 |
63.6 |
660 |
1083 |
1535 |
沸点(℃) |
883 |
774 |
2467 |
2567 |
2750 |
A.Fe—Cu合金 B.Cu—Al合金
C.Al—Na合金 D.Cu—Na合金
常温下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主要原因是
A.铝不活泼 |
B.铝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 |
C.常温下铝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
D.铝单质既可与强酸作用,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