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是 ( )
A.增大双缝间距 |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
D.改用波长较短的光(如紫光)作为入射光 |
如图甲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虚线MN的右侧存在磁感应强度B=2T的匀强磁场,MN的左侧有一质量m=0.1kg的矩形线圈abcd,bc边长L1=0.2m,电阻R=2Ω。t=0时,用一恒定拉力F拉线圈,使其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1s,线圈的bc边到达磁场边界MN,此时立即将拉力F改为变力,又经过1s,线圈恰好完全进入磁场,整个运动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恒定拉力大小为0.05N |
B.线圈在第2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
C.线圈ab边长L2=0.5m |
D.在第2s内流过线圈的电量为0.2c |
如图所示,在坐标系xOy中,有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其一条对角线ac和y轴重合,顶点a位于坐标原点O处。在y轴右侧的Ⅰ象限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的上边界与线框的ab边刚好完全重合,下边界与x轴重合,右边界与y轴平行。t=0时刻,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上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取a→b→c→d→a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ab间的电势差Uab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应是下图中的
如图所示,在图甲中是两根不平行的导轨,图乙中是两根平行的导轨,其它物理条件都相同,当金属棒MN在导轨上向右匀速运动时,在棒的运动过程中,将观察到
A.两个小电珠都发光,只是亮度不同 |
B.两个小电珠都不发光 |
C.L1发光且越来越亮,L2发光且亮度不变, |
D.L1发光且亮度不变,L2始终不发光 |
如图所示,平行导轨之间有一个矩形磁场区,在相等面积两部分区域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细金属棒AB沿导轨从PQ处匀速运动到P′Q′的过程中,棒上AB两端的电势差UAB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法拉第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试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将历史上认为各自独立的学科“电学”与“磁学”联系起来。在下面几个典型的实验设计思想中,所作的推论后来被实验否定的是
A.既然磁铁可使近旁的铁块带磁,静电荷可使近旁的导体表面感应出电荷,那么静止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
B.既然磁铁可在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运动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
C.既然运动的磁铁可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那么静止的磁铁也可在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 |
D.既然运动的磁铁可在近旁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运动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