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A.2 –乙基– 3,3 –二甲基戊烷 | B.3,3 –二甲基– 4–乙基戊烷 |
C.3,3,4 –三甲基己烷 | D.3,4,4 –三甲基己烷 |
下列关于Cl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液氯可以密封保存在钢瓶中 |
B.红热的铜丝在Cl2中燃烧后生成蓝色的CuCl2 |
C.过量的铁在Cl2中燃烧生成氯化亚铁 |
D.Cl2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作氯水或液氯 |
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
B.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6价 |
C.都能作为气体的干燥剂 |
D.常温时都能与铁发生反应,有大量气泡冒出 |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氮气变为NH3 |
B.闪电时,空气中的O2和N2化合成NO |
C.工业上将NH3与CO2在高温高压下制成[CO(NH2)2] |
D.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NH3 |
相关实验不能表达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 |
预期目的 |
|
A |
把等质量的两份同种大理石块中的一份研成粉末,在同温度下分别与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放出气体快慢。 |
验证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B |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与N2O4混合气体的小试管(密封)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试管中气体颜色变化。 |
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C |
直接将表面积相同的铝条和镁条投入同温度滴有酚酞的热水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及溶液的颜色变化。 |
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
D |
将足量氯水分别滴入盛有溴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验证溴元素和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周期的I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IIA族的元素金属性强 |
B.第三周期元素的阴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
C.VIA族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比VA族的稳定性强 |
D.原子晶体的熔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