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
推动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 | B.各国经济收入的差异 |
C.各国自然资源的差异 | D.各国教育水平的差异 |
下列两幅图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关于图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
B.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 |
C.石油资源枯竭的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
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 |
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地形崎岖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年龄(岁) |
0~14 |
15~29 |
30~44 |
45~59 |
≥60 |
男性人口(万人) |
5.14 |
25.14 |
14.68 |
4.94 |
1.76 |
女生人口(万人) |
3.84 |
37.10 |
11.63 |
4.01 |
1.78 |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
C.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
读下图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回答下列小题。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同心圆模式 |
B.扇形模式 |
C.多核心模式 |
D.田园城市模式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是低级住宅区 | B.⑤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
C.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 D.②处宜布局化学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