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迪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
| A.大秦 | B.西域 | C.新疆 | D.安息 |
列宁评价某次会议时说该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和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据此判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次会议?
| A.巴黎和会 | B.华盛顿会议 | C.慕尼黑会议 | D.雅尔塔会议 |
孙晨同学是历史迷,尤其对历史地图颇有研究。他惊奇地发现在19世纪初和20世纪初欧洲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分析,他得出变化的正确原因是
| A.拿破仑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B.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 C.拿破仑战争和巴黎和会 | D.一战和二战 |
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 A.苏联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
| 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
|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 D.权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
有一则笑话:农夫伊万捉了一条鱼,兴高采烈地回家对老婆说:“我们有炸鱼吃啦!”农妇回答:“没有油啦。”“那就煮。”“没有锅呀!”“那就烤。”“没有柴呀!”农夫生气地跑回河边,用力地把鱼扔回水里,说:“哼,什么都没有,让我怎么吃!”回到水中的鱼儿高兴地挥动着右前鳍,喊道:“斯大林万岁!”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工业欠发达 |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 C.权力高度集中 | D.民主法制不健全 |
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1918年,俄国工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
| B.1919年,俄国工人的吃、穿、用由国家统一配给 |
| C.1920年,俄国农民必须把余粮都交给国家 |
| D.1922年,一位俄国农民将余粮拿到市场销售后换回生活必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