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
引发图中所示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政治因素 | B.环境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
下图甲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乙为该市城市规模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图甲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整体外迁 | B.城市规模缩小,用地紧张 |
C.郊区基础设施比城区更完善 | D.郊区交通便捷程度提高 |
图乙反映了该城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
B.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
C.城市规模扩大,出现效区城市化 |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
“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地表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产生的最大蒸发量.下图是某地1961~1990年间相关统计资料图。该地最可能是
A.莫斯科 | B.北京 |
C.罗马 | D.悉尼 |
从水平衡角度来看,该地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下表,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地点 |
A |
B |
C |
海拔(米) |
500 |
250 |
600 |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米) |
421 |
3 |
412 |
该区域可能属于
A.向斜谷 | B.背斜谷 |
C.向斜山 | D.背斜山 |
对该地貌形成过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A.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 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
C.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 D.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
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
A.暴风雪 | B.雾霾弥漫 |
C.沙尘暴 | D.风和日丽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回答下题。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 B.径流 |
C.蒸发 | D.水汽输送 |
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 | B.减缓城市内涝 |
C.缓解城市缺水 |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