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移民是由于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因洪涝、干旱、泥石流、滑坡和地震等灾害性环境事件导致的环境移民称为“环境灾害移民”;因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环境移民称为“生态移民”;因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环境移民称为“环境污染移民”。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8-19题。下列省区中,可能分布有生态移民的是:
①新疆 ②内蒙古 ③陕西 ④江西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环境移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西南地区可能会出现环境灾害移民
②我国环境污染移民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生态移民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
③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不会出现环境移民
④“孔雀东南飞”属于生态移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符合图中A类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非洲部分国家的水稻种植业 |
B.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
D.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
20世纪70年代前,天然甲鱼很多且价格便宜,但是无人愿吃,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甲鱼的价格飞涨,江汉平原就有很多人开始人工养殖甲鱼,然而自然生长的甲鱼要7年才能成熟上市,饲养者便在冬季用温室饲养甲鱼,使其3年就可以上市。此后,甲鱼的价格大幅下跌,于是有很多人又转向观赏龟的饲养。回答问题从以上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的是:
A.气候 | B.政策 | C.地形 | D.市场 |
甲鱼只养3年就可以上市,这是因为人们改造了:
A.热量条件 | B.土壤条件 | C.交通条件 | D.政策 |
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变化表,判断问题。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年份(年) |
城市人口(亿人) |
农村人口(亿人) |
城市人口比重(%) |
城市人口(亿人) |
农村人口(亿人) |
城市人口比重(%) |
1920 |
1.1 |
5.6 |
16.4 |
1.5 |
10.7 |
12.3 |
1940 |
3.6 |
4.8 |
42.9 |
1.6 |
13.6 |
10.5 |
1960 |
4.8 |
6.1 |
44.0 |
3.6 |
15.6 |
18.8 |
1980 |
7.9 |
4.4 |
64.2 |
6.2 |
25.9 |
19.3 |
2000 |
11.1 |
4.4 |
71.6 |
20 |
24.4 |
45.0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的时段是:
①1920年~1940年②1940年~1960年
③1960年~1980年④1980年~2000年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关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老城区环境污染严重 |
B.新城区的地价不断上涨,吸引更多的居民到此居住 |
C.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 |
D.新城区环境优美,城市设施齐全 |
下列居民区与工业区布局较合理的是:
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是:
A.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B.保护环境 |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D.控制人口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