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22~23题。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
C.科技发展水平 |
D.蕴藏的资源数量 |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读甲国分布图(图所示岛国),该国是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完成下列各题。该岛国南、北两端相距约()
A.180千米 |
B.260千米 |
C.370千米 |
D.450千米 |
该岛国东、西部河流径流量,在一月和七月相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纬度、洋流 |
B.洋流、地形 |
C.季风、地形 |
D.季风、洋流 |
据提供信息可推测,该国茶叶种植园应集中分布在()
A.北部地区 |
B.中部地区 |
C.南部地区 |
D.沿海地区 |
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甲、乙、丙三地汽车产业向丁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广阔的市场 | B.廉价的劳动力 | C.先进的技术 | D.丰富的资源 |
汽车产业的这种转移,将有利于
A.促进甲地产业创新与产品升级 |
B.优化乙地产业结构与缓解其就业压力 |
C.加快丙地产业人口集聚与城镇化进程 |
D.改善丁地环境质量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
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城市的传统工业区
A.分散在城区的东北和两南 | B.沿市界附近的公路沿线分布 |
C.基本与盛行风向平行分布 | D.大致沿运河呈条带状分布 |
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A.运河 | B.市中心 | C.高速公路 | D.机场 |
据新华网报道:继长城站(62°12′S,58°57′W)、中山站(69°22′S,76°22′E)、昆仑站(80°25′S,77°06′E)之后,201 5年至2025年,我国将在南极选择科学研究的关键区域建设第4个科学考察站。我国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其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和中山站 | B.中山站和昆仑站 |
C.长城站和昆仑站 | D.三个站都没有 |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方位是
A.西南 | B.东南 | C.西北 | D.东北 |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与昆仑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白昼时间长 | B.自转速度慢 | C.自转周期长 | D.正午太阳高度大 |
201 0年春节后,沿海省份出现了比往年更为严重的用工短缺现象,许多企业主亲自开着豪车抢工人;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严重,广东省估计短缺200万。下列对用工短缺原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已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 |
B.世界经济回升,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加工定单增多 |
C.近几年,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现象 |
D.沿海地区的生活成本提高速度快于工资的提高 |
下列对沿海用工短缺现象造成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促使当地企业升级或转型 |
B.我国人口继续大规模由内地向沿海地区迁移 |
C.促进沿海地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
D.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