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空中,电量为q1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有一个点P,P点与q1的距离为 r,把一个电量为q2的实验电荷放在P点,它受的静电力为F,则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
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3>F1>F2 | B.F1>F2>F3 | C.F2>F3>F1 | D.F3>F2>F1 |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 B.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D.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
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kg,
kg,A、B间动摩擦因数
,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A上,(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
B.当拉力F=16N时,A对B的摩擦力等于4N
C.当拉力F>16N时,A一定相对B滑动
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
如图(甲)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两个水平力为的作用,静止不动,现保持
不变,使
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在(乙)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是( )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
A.m=0.5kg,μ=0.4 |
B.m=1.5kg,μ=2/15 |
C.m=0.5kg,μ=0.2 |
D.m=1.0kg,μ=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