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
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回答25~26题。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省城市化
A.明显滞后 | B.明显过快 | C.发展比较合理 |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
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出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及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该河流域
A.最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基塘生产” |
B.最有可能位于华北地区 |
C.最大的石油基地是黑龙江的克拉玛依 |
D.最有名的土壤是红壤、紫色土、水稻土 |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产物 |
B.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小麦、油菜 |
C.丙处地形平坦,村落布局呈“条带式” |
D.7、8 月乙处易产生地质灾害滑坡 |
图中资料显示该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流量减小,水资源不足 |
B.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严重 |
C.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
D.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 |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各小题。四省市农村相比较
A.江苏农村使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一定最少 |
B.福建农村以薪柴贡献率最大 |
C.广东农村以种植玉米为主,所以秸杆贡献率最大 |
D.北京农村使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比其他三省农村的总和还多 |
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沼气、利用太阳能 |
B.开采小煤窑、发展沼气 |
C.利用太阳能、开采石油 |
D.种植薪柴林、开发风能 |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下面各小题。关于①资源调配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
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 B.污染严重,水质差 |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
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列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
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三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
第四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 | B.绿波段 |
C.红波段 | D.近红外波段 |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盛蕾期对各波段的反射率均比盛絮期高 |
B.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 |
C.9 月份番茄对绿波段的反射率略低于6 月份 |
D.6 月份玉米对红波段的反射率略高于对绿波段的反射率 |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 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下面各小题。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 |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
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所造成的 |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
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