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5 s。则:
(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 m/s2.(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2)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 |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和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 = 。(用K表示)
使用如图 (a)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打出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b)中O是打出的第一个点迹,A、B、C、D、E、F……是依次打出的点迹,量出OE间的距离为,DF间的距离为s,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是T.
(1)如果操作正确,用E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上述物理量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
关系式_________①_________,
即验证了重锤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
(2)如果发现图(b)中OA距离大约是4 mm,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②_________.
如图所示为重物系一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得到的实际点迹,测得A、B、C、D、E五个连续点与第一个点O之间的距离分别是19.50、23.59、28.07、32.94、38.20(单位:cm).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为g=9.8 m/s2,交流电的频率f =50 Hz,重物的质量为m.
(1)从O点开始计时,则D点是计时器打下的第________个点(不含O点);
(2)以D点为例,从O点到D点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_J,动能增加了________J,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可以测出小球经过曲线上任意位置的瞬时速度。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___________位置上静止滚下,记下小球穿过卡片孔的一系列位置。 |
B.安装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___________和平板竖直,记下斜槽末端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 |
C.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y,用v=________算出该点的瞬时速度。 |
D.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轨迹。 |
(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
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取重物时,体积大些好 |
B.选取重物时,质量小点好 |
C.选取重物时,应选质量大、体积小的物体较好 |
D.选定重物后,一定要称出它的质量 |
(1)如右图是一个单摆的共振曲线,此单摆的固有周期T是________s,若将此单摆的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最大值将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2)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4.30×10-7m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