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有王溥者,桂林人。洪武末为广东参政,亦以廉名。其弟自家来省,属吏①与同舟,赠以布袍。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粮运由海道多漂没,溥至庾岭,相度形势,命有司②凿石填堑,修治桥梁,易以车运。民甚便之。居官数年,笥无重衣,庖无兼馔③。以诬逮下诏狱,僚属馈赆④皆不受,曰:“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事白得归,卒。
【注释】①属吏:一起共事的官吏。②有司:专门管理某项事物的官员。③笥:古代盛饭或放衣物的方形竹器。庖:厨房的古称。④馈赆:赠送给远行的人的礼物。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以廉名名:闻名 |
B.溥命还之还:归还。 |
C.易以车运易:更换 |
D.民甚便之便:便利 |
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亦以廉名
A.赠以布包 | B.易以车运 |
C.以诬下诏狱 | D.以伤先帝之明 |
下面表述中不能说明王溥清廉的一项是
A.要他的弟弟归还属官所赠的布礼袍。 |
B.命有司开凿岩石,填平沟埑,筑路修桥,粮食改用车运。 |
C.任官数年,衣无重彩,食无兼味。 |
D.蒙受诬陷被捕后,谢绝僚属所赠路费与物品。 |
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
(2)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①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
②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②!”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③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③曹洪乳母当④,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⑤无涧神系狱。卞太后遣黄门⑥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⑦竟。芝居官十一年,数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⑧。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注] ①折:判决。②可不各勉之哉: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③特进:官职名。④当:人名。⑤事:祭祀。⑥黄门:官职名。⑦考:通“拷”。⑧隅:方正廉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不胜掠(掠夺) | B.辄敕洛阳狱考竟(下令) |
C.而多所属托(通 “嘱”) | 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自夸)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而多所属托而形貌昳丽 |
B.夫刑罪之失臣之妻私臣 |
C.昭犹惮芝,不为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D.收以付狱夫不能以游堕事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司马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评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钧,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后司马既老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至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伸出)舌而退。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镇守) | B.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按照) |
C.北兵至,悉拔而火之(用火烧) | D.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暗中)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乃以炮石伏机其下以君为长者 |
B.北兵至,悉拔而火之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C.时于马上舞动仓鹰击于殿上 |
D.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
②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结合文中材料,对王霁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题目。
辛毗引裾①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②。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 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三国时魏国侍中。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A.辛毗引裾(拉,拽) | B.而帝意甚盛(坚决) |
C.作色以待之(脸色) | D.帝遂奋衣不还(努力) |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良久乃出乃不知有汉 |
B.帝遂奋衣不还遂与外人间隔 |
C.陛下不以臣不肖以此夸能 |
D.卿谓我徙之非邪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②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文章表现了辛毗怎样的品质(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9-23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元结《右溪记》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境过清(因为) | B.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安闲的百姓) |
C.以裨形胜(增益) | D.南流数十步(向南) |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为之怅然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而置州以来潭西南而望 |
C.乃疏凿芜秽乃重修岳阳楼 |
D.以裨形胜醒能述以文者 |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甲、乙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文言文阅读 (30分)
(牛)弘荣宠当世①,而车服卑俭②。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③于言而敏于行。上尝令其宣敕④,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⑤,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大业之世,委遇称隆。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⑥,唯弘一人而已。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架车牛。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杀牛矣。”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其宽和如此。
注解:①牛弘:隋朝人,官至宰相,历事隋文帝和隋炀(yáng)帝,都被重用,大业六年(公元611年)趋势。荣宠:指被皇帝宠信。 ②车服:所乘坐的车和所穿的衣服。卑俭:谦卑而节约。 ③讷(nè):不善言辞,说话迟钝。 ④敕(chì):皇帝的诏令。 ⑤辩:口才。 ⑥悔吝不及:意思是“皇帝从来没有后悔仍用他或给他赏赐”。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愈称其质直(赞赏) | B.退还拜谢(感谢) |
C.笃志于学(专注) | D.读书不辍(停止)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待下以仁以刀劈狼首 |
B.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C.上尝令其宣敕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
D.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俄而百千人大呼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2)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牛弘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