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①秦兵逼肥水而陈[1],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道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2]而杀之,蔑[3]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4]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5]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②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6]之折
〔注:[1]陈,通“阵”。[2]蹙,逼迫。[3]蔑,没有。[4]略,巡行。[5]朱序、张天锡、徐元喜皆为前秦将领。[6]屐齿,木头鞋的鞋跟。〕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⑴肉食者__________________   ⑵望其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时与客__________________   ⑷融亦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既克,公问其故。
⑵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 走 者 闻 风 声 鹤 唳
【乙】文第②自然段划线句“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谢安怎样的心情?
“长勺之战”和“淝水之战”皆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认真阅
【甲】【乙】两文,分别说出鲁国胜利和前秦失败的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故语曰: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一节选自《臣轨》

【注释】①盖:伞盖。 ②办:置备。③事:侍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②必以信  

③将不言倦  

④所恶者,死也  

(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3)根据选文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乙】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士尹池 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 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 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选自《新序》)

【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

④鞔(mán):鞋子。⑤折冲:制敌取胜。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司城子罕 · 而觞之

· 露尻尾(《狼》)

B. · 鞔者也

吾从北方闻子 · 梯(《公输》)

C.荆适兴 · 欲攻宋

· 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孔子 · 之曰

不求 · 达于诸侯(《出师表》)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B.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C.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D.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士尹池根据哪两件事认为子罕"仁"?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呼尔而 ·   

②万钟 · 我何加焉   

③是亦不可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本段主要采用     的句式,使表达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荆公旁听文史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选自《青琐高议》)

【注】①幅巾:头上用一块绢遮裹。②杖屦:穿麻鞋拄杖行走。③下:旁。④唯唯:含糊的答应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词辩纷然  

②惭俯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陶后鲜有闻  

②濯清涟而不妖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水陆草木之花”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B.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莲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