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对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其德畜:培养
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也繇:原由
C.成二百九十六卷勒:编辑
D.以联之志焉耳著:完成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考行事。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断之邪正。 /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博得其要。 /君子博学日参乎己。
D.简而周事。 /今吾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下列各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宋神宗看法的一项是(      )
①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②《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③周积衰,王室微……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④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⑤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型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⑥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译文:                                                                       
(2)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4)分
译文:                                                                       
(3)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音奴,字志能,唐兀人氏,居新州。登泰定四年进士第。由户部主事再转而知归德府。廉明刚断,发擿如神。民有衔冤不直者,虽数十年前事,皆千里奔走来诉,观音奴立为剖决,旬日悉清。
彰德富商任甲,抵睢阳,驴毙,令郄乙剖之,任以怒殴郄,经宿而死。郄有妻王氏、妾孙氏,孙诉于官,官吏纳任贿,谓郄非伤死,反抵孙罪,置之狱。王来诉冤,观音奴立破械出孙于狱,呼府胥语之曰:“吾为文具香币,若为吾以郄事祷诸城隍神,令神显于吾。”有睢阳小吏,亦预郄事,畏观音奴严明,且惧神显其事,乃以任所赂钞陈首曰:“郄实伤死,任赂上下匿其实,吾亦得赂,敢以首。”于是罪任甲而释孙妾。
宁陵豪民杨甲,夙嗜王乙田三顷,不能得。值王以饥携其妻就食淮南,而王得疾死,其妻还,则田为杨据矣。王妻诉之官,杨行贿,伪作文凭,曰:“王在时已售我。”观音奴令王妻挽杨,同就崔府君神祠质之。杨惧神之灵,先期以羊酒浼巫嘱神勿泄其事,及王与杨诣祠质之,果无所显明。观音奴疑之,召巫诘问,巫吐其实曰:“杨以羊酒浼我嘱神曰:‘我实据王田,幸神勿泄也。’”观音奴因讯得其实,坐杨罪,归其田王氏,责神而撤其祠。
亳州有蝗食民禾,观音奴以事至亳,民以蝗诉,立取蝗向天祝之,以水研碎而饮,是岁蝗不
为灾。后升为都水监官。
(《元史》一九二卷)
【注】①发擿(tī):揭发。
下列各句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亦得赂,敢以首:首级,指性命
B.民有衔冤不者直:平反,申雪
C.于是任甲而释孙妾罪:惩处,治罪
D.由户部主事再转而归德府知:作知府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以怒殴郄,(郄)经宿而死。 B.(观音奴)乃以任所赂钞陈首。
C.(神)果无所显明。 D.(观音奴)立取蝗向天祝之。

各句都能表现观音奴“廉明刚断,发擿如神”的一组是(  )
①由户部主事再转而知归德府。    ②观音奴立为剖决,旬日悉清。
③王来诉冤,观音奴立破械出孙于狱。④观音奴令王妻挽杨,同就崔府君神祠质之。
⑤观音奴因讯得其实,坐杨罪,归其田王氏。⑥以水研碎而饮,是岁蝗不为灾。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音奴是一个廉洁刚正、善断冤狱的官员。对于前来投诉的案件,他立即分析判断,十天之内就全都处理完毕。
B.彰德县富商任甲,把人打死,又贿赂官吏,致使前来告状的孙氏反被抓入监狱。观音奴接到状子,立即着手处理,很快就把案子查清了。
C.宁陵的王某带妻子到淮南串门,不幸得病,客死他乡,家里的田地也被本乡土豪杨某乘机霸占。杨某买通了主管官吏崔府君,伪造了凭据。
D.观音奴利用到神祠对质的方法来审理案件,即明断此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赂上下匿其实,吾亦得赂,敢以首。

观音奴因讯得其实,坐杨罪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澍就巡抚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免除
C.后咸丰中乃行之卒:最终
D.结为婚姻婚姻:男人和女人结为夫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邠宁节度使白孝德王故
B.总督蒋攸铦荐治行为四川第一而予亦悔随之
C.出川东道使子婴
D.灾民赖之无失此予之得也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①总督蒋荐其治行为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④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徙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④⑥

对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财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舞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
C.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后量力捐献,丰备仓种的粮食不得拿出交易或借贷。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2)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所帽著:戴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降低自己身份
C.晚乃于光、黄间曰歧亭遁:隐居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方山子见之与②神者不宜如是
B.①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②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
C.①方山子亦矍②举之翲若挥虚焉
D.①见其所著帽,方屋高②归谋诸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见方山子两骑 B.先破秦入咸阳者
C.三江而带五湖 D.羽觞而醉月

下列句子与“何为而在此”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复何道哉 B.复之以五十
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D.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嫂平之不视家生产  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病感谢 D.勃功不臣平比得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嫂嫉平不视家生产   先妣抚甚厚
B.陛下不知驽下       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C.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   肇锡余嘉名
D.里中社,平宰 君家妇难

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 D.戍卒叫,函谷举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用“/ ”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①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译文:
②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译文:

太行毛大福,疡医①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②。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为我昭雪,回搒③掠死矣!”狼见毛被絷④,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⑤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②数事:数件。③搒:笞击考问。④絷:捆绑。⑤稳婆:接生婆。
下列句子中,对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不信,之械:用枷锁拘禁
B.会毛金饰货:卖
C.一狼衔敝履道上委:舍弃
D.未搜括,被狼衔去也遑:急迫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敷药如法,行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官不信,械哀民生多艰
C.衔其履去毛视之,向揖祝曰
D.君不我昭雪君家妇难

下列各句分编为四组,每句都能体现狼讲“义气”的一组是
①咆哮相侵,惧甚②日既晚,狼遥送之。
③狼见毛被絷,怒奔隶。④君不为我昭雪,回去搒掠死矣
⑤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一听毛大福的求告,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的帮助下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

翻译文中下列句子。(10分)
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4分,出自《孔雀东南飞》)
②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③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