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回答5—6题。图中山脉②是我国下列哪一组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A.第二、三级阶梯和湿润区、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B.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
C.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和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
D.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140千卡/平方厘米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 |
对图示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
B.该地区河流冬季无结冰期 |
C.夏季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
D.河流最大径流量出现在6月份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
A.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 D.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
近年来,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 B.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 |
C.土地辽阔,土壤肥沃 | D.市场需求大,种植利润高 |
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下列各题。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季风 |
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 B.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 D.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①地区与③地区的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A.400mm某年等降水量线 | B.3000m的等高线 |
C.一月0℃等温线 | D.400mm等年降水量线 |
①地区与②地区的最不明显的地理差异是
A.旱地与水田差异 | B.热量差异 |
C.森林与草地差异 | D.降水差异 |
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
C.“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
D.“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
B.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说,华北地区的降水有“七下八上”的说法,据此判断下列各题。“七下八上”的含义是指华北地区的降水多发生在
A.每天七、八点钟的时候 |
B.每年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 |
C.每月的七、八日前后 |
D.年降水量在700~800mm之间 |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A.地形雨所致 | B.台风的影响 |
C.受低压控制的结果 | D.锋面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