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决定,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0时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图为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下面甲图为195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统计图,乙图为1950—2050年中国和全球14岁以下与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2010—2050年数据为预测值)。据材料一中信息判断,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人口总量庞大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③0—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结合材料二中195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根据材料二中1950-2050年中国14岁以下与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可以看出,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4岁以下人口数量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年,试说明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③。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理由是。
(4)该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
人口统计图是进行人口研究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读图甲,济南0-14岁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应对这一变化趋势该城市采取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
(2)读图乙,比较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差异有_______,试简述人口迁入对两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____________
(3)图丙中,人口迁出总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迁往淄博市的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当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图a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b、图c分别表示四地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a,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规律是。
(2)K海域著名的渔场是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图a中阴影代表的自然带是,该自然带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具有纬度差异,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4)甲、乙、丙、丁四地与图a中①地气候类型一致的是,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与②地气候类型一致的是,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5)试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图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试描述乙图中东、西部地区气压分布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月7日北京受_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形成_________天气,该日白天北京比平壤气温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3)对比甲、乙两图,北京市风向的变化是__________。渤海湾风速变___(大或小),判断的理由是_____。
(4)图示季节华北地区多旱灾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
图为“北半球某时刻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OA、OB为日期分界线,O点为极点,P点纬度为7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出现极夜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2)一年中,此季节南极地区冰川的覆盖面积______。(较大或较小)
(3)P点所在的等白昼时长线向O点缩小期间,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扬州的昼夜长短的差异变(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