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
欲除漆包铜线表面的油漆,可将铜线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再将其放入某种试剂中,即可除净,该试剂是
A.乙醇 | B.醋酸 | C.硝酸 | D.硫酸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十SO42-→BaSO4↓
B、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 + 2H+ = Fe2+ + 2H2O
C、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3+ + 2SO42- +2Ba2+ + 4OH- = 2BaSO4↓+ AlO2- + 2H2O
D 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
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130℃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 3Fe+NaNO2+5NaOH = 3Na2FeO2+H2O+NH3↑;
② 6Na2FeO2+NaNO2+5H2O =" 3" Na2Fe2O4+ NH3↑+7NaOH;
③ Na2FeO2+ Na2Fe2O4+2H2O = Fe3O4+4NaO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产过程会产生污染 |
B.反应②中的氧化剂是NaNO2 |
C.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16.8g Fe参加反应转移0.8mol电子 |
D.反应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A.3Fe+4H2O(g)高温===Fe3O4+4H2 | B.4F![]() |
C.2F2+2H2O=4HF+O2 | D.2Al+2NaOH+2H2O=2NaAlO2+3H2↑ |
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NH4)2Fe(SO4)2·6H2O晶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原离子组是
A.Na+、H+、Cl-、NO3- | B.K+、Ba2+、OH-、I- |
C.Na+、Mg2+、Cl-、SO42- | D.Cu2+、S2-、Br-、C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