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科技有限公司在东南大学一场招聘会上,宣传台湾为“本国”,遭到学生抗议,一位同学指出其错误后,该企业负责人依然不改,在场300余名大学生集体愤然退场。大学生的做法( )
A.自觉履行了公民的义务 | B.说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
C.不利于团结台湾人民,维护国家统一 | D.履行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 |
20世纪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而今,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 B.认识对实践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 D.实践能够破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还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天气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体现了()
A.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
D.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