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
卫宣利
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我攒了满身的劲背起你,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沉.那一瞬,我有些怀疑:这个人,真的是我曾经健壮威武的父亲吗?你双手搂着我的脖子,在我的背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使劲弓起来,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到小区门口,不过二十几米的距离。你数次要求下来,都被我拒绝。爸爸,难道你忘了,你曾经也这样背着我,走过多少路啊?
那一年我在工地被钢板砸伤,右腿险些被砸断,腰椎也被挫伤。在漫长而繁杂的治疗过程中,你背着我,去五楼做脊椎穿刺,去三楼做电疗,上上下下好几趟。那年,你50岁,日夜的焦虑使你身心憔悴;我18岁,在营养和药物的刺激下迅速肥胖起来。50岁的你背着18岁的我,一趟下来累得气都喘不过来。在你的精心照料下,8个月后,我开始扔下拐杖能自己走了。
这次去在医院做检查,你不停地问我:“到底怎么样?不会很严重吧?”我紧紧握着你的手,你厚实粗糙的大手在我的掌心里不停地颤抖。我第一次发现,你其实是那么害怕。是骨质增生,必须手术治疗。医生说,真想象不出,你如何能忍得了那样的疼?
那天护士为你输液,那个实习的护士,一连几针都没有扎进血管。我一把推开她,迅速用热毛巾敷在你的手上。一向脾气温和的我,第一次对护士发了火:“你能不能等手艺学好了再来扎?那是肉,不是木头!”护士尴尬地退了下去,你看着暴怒的我,眼睛里竟然有泪光闪烁。我猛然记起,几年前,你也曾这样粗暴地训斥过为我扎针的护士。
手术很成功。你被推出来时,仍然昏睡着。我仔细端详着你,你的脸沟壑纵横,头发白了大半,几根长寿眉耷拉下来……我想起你年轻时拍的那些英俊潇洒的照片,忽然止不住地心酸。
几个小时后,你醒了,看见我在,又闭上眼睛。一会儿,又睁眼,虚弱地叫,“尿……尿……”我赶紧拿出小便器,放进你被窝里。你咬着牙,很用力的样子,但半天仍尿不出来。你挣扎着要站起来,牵动起伤口的疼痛,巨大的汗珠从你的额角渗出来。我急了,从背后抱起你的身体,双手扶着你的腿,把你抱了起来。你轻微地挣扎了几下后,终于像个婴儿一样安静地靠在我的怀里,那么轻,那么依恋。
出院后你就住在我家里。每天,我帮你洗澡按摩,照着菜谱做你喜欢吃的菜,绕很远的路去为你买羊肉汤。阳光好的时候,我带你去小公园听二胡,每天早上催你起床锻练,你在前面慢慢走,我在后面紧紧跟随……所有的人都羡慕你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而我知道,这些,都是你传承给我的爱的方式。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11期,略有改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详写儿子爱父亲的三件事。
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轻描淡写:
(2)纠缠: 围绕句中划线内容,赏析下列精彩语句。
(1)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2)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读了此文后,也许你会有一些肺腑之言要对文中的父子或自己的亲人说,请敞开心扉,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芦苇花的精魂
扶云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苇却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这也许有些难懂,“空”与“有”本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但及待芦苇抽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
④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这花似人生的彻悟,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弧度美。
⑤我心中不由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毛茸茸的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与寒冬深情地去握手,你来说一说?请不要讲,潇潇冷雨打沧桑,呼呼寒风吹断肠。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美。
⑥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甚至死去,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我听后,在泪眼模糊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
⑦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却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⑧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他对时间特别敏感,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他曾说,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定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⑨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地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镜头一样。每年三月烧芦苇做草木灰,触目即是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
⑩有人说,秋天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内心质朴的人们,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不断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文章以芦苇花贯穿全文,为何在第②段写到菊花?请简要分析。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美。
(3)作者为什么要把张定宇比作“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请结合文本分析。
(4)本文题为《芦苇花的精魂》,请简要概括芦苇花的“精魂”体现在哪些方面。
(5)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空也是富有”的理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守 拙
弓 长
①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能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②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③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
④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不牢,终生仅能花拳绣腿。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躁,急子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为了航天梦,他潜心天航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军,实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⑤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生寄希望于形形色色的机会,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耍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会截弯取直,更不会见机行事,而是遵循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笨办法。与借助他人之力相比,固然稍显拙陋,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实现个人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然需要善守读书求学之拙,干事创业之拙。
⑥世界上只有雄鹰和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拙之道”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B.守拙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
C.守拙以立身、创业、求进。
D.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C.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目的在于引出本文的论题“守拙”,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B.第③段举曾国藩用蛮力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论证了“守拙”是一种品格:看起来慢,却最有效。
C.第④段先通过武林道语引出本段论点“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再从反面论证,最后用事例正面论证。
D.第⑤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只有守拙才能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你不知道的烟草真相
林风
世界卫生组织从1989年开始,将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意在儿童节之前,引起公众对烟草给下一代健康成长带来危害的重视。
新冠疫情期间,曾有“吸烟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论调,后被证实为谣言。有证据表明,无论年龄、性别、种族,与新冠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是身体健康程度。烟草防病不行,伤害人体健康的本事却不小。相关研究显示:①香烟烟雾中有超过4000种有害化学物质,主要分为气体和焦油两类。
气体物质中的苯,致癌性强,除易引发肺癌外,还会增加罹患膀胱癌和白血病的风险。此外还有CO、CO2等气体,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会损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诱发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病。焦油是毒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物质。被人体吸入后,75%以上会附着在气管黏膜上和肺泡中,使得气管中为排出异物而不断扫动的纤毛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炎症刺激粘膜发生鳞状化,直至变异为癌。
全球每年有800多万人死于烟草,其中约120万人因接触二手烟死亡。《英国癌症杂志》曾详细统计了欧洲国家不同年龄段男性肺癌的死亡率,结果显示:吸烟者死于肺癌的概率比从不吸烟者高约50倍。
而吸烟致死的原因里,肺癌不到1/3,其他超过2/3是吸烟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或其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等。
吸烟不仅威胁烟民自身健康,产生的二手烟还会严重危害他人健康。由于烟草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有毒物质向周围释放。二手烟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浓度甚至比一手烟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仅在中国,每年就有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
除了对人体造成危害,吸烟者随意丢弃烟蒂导致火灾的案例比比皆是。测试表明:烟蒂表面约300摄氏度,中心温度最高可达800摄氏度,足以引燃纸张、棉花、木屑等物品。据报道,全世界所有火灾中有20%左右系吸烟引起。据统计,2018年中国共接报火灾23.7万起,其中因吸烟引发的火灾占总数7.3%,超17000起!
除此之外,烟蒂材料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产过滤嘴所用的原料是一种由再生纤维制造的人造高分子材料﹣﹣醋酸纤维。 它弹性好、热稳定性好、吸阻小,有一定截滤效果,能选择性地吸附卷烟中部分有害成分,同时又保留了一定烟碱而不失香烟口味。然而,醋酸纤维需经过数十年才能降解,并且,除了降解难外,过滤嘴本身释放的化学物质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烟草废弃物中含有7000多种有害物质,而全球每天有超过100亿支卷烟废弃物被丢进环境中。
好在为了防止滤嘴污染,有公司正在开发可降解的滤嘴材质。例如,一种由马尼拉麻、纤维、木浆组成,用天然淀粉粘合在一起的新型滤嘴材料就可在土壤或水中快速降解。只是由于截滤效果不如醋酸纤维,暂未投放市场。不过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研发出理想的可降解过滤嘴材料。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系统、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环境毒性的易感性较高,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抵抗力也较成年人弱。烟草及其烟雾中包含大量有害物质,低龄化吸烟会导致青少年患病危险性明显增加,研究显示,20岁以前吸烟相对20岁以后吸烟的人,生存年龄平均减少约3年。
令人担心的是,目前我国吸烟人口正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②我国5岁至19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20%,吸烟率近7%。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吸烟将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并预测中国目前20岁以下青少年与儿童,将有约2亿变成吸烟者,其中至少5000万人将因吸烟而缩短寿命。禁止未成年人吸烟,已刻不容缓。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严密”,因此,文中画线句①中的“超过”一词不能删除;画线句②中在“20%”前应加上“约为”一词。
B.我国2018年因吸烟引发的火灾数占全国火灾总数的7.3%,远低于全球20%的比例,这说明我国吸烟者素质高于其他国家烟民素质。
C.醋酸纤维虽然弹性好、热稳定性好,但其降解难度大、易造成环境污染等弊端明显,因此醋酸纤维并不是最为理想的香烟滤嘴材料。
D.“列数字”是本文典型的说明方法,作者意在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让读者在进一步了解烟草的同时也对其带来的危害引起重视。
(2)本文从哪些方面对烟草的危害进行了介绍?请简要概括。
(3)为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烟草,学校团委打算编写一本“珍惜生命•远离烟草”的宣传手册。如图两幅禁烟宣传画是从众多作品中筛选出来的。假如你是本次宣传手册的编辑,你会选择哪一幅作品作为封面?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天的胡杨林
巴图尔
春天就像一匹活蹦乱跳的小马驹,踏着欢快的脚步一路狂奔而来。呢喃的燕子和钻出地面的小草,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万物开始苏醒,冰雪消融,溪水潺潺……
羊在胡杨林里低着头吃着草,牧羊人买买提把那件老羊皮皮袄往地上一铺,就躺在沙丘上晒太阳。春天的羊群不需要过多的管理,这是羊长膘的季节,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母羊产羔期了,多吃一点儿就多长一点儿膘,有了好的体魄才会生出健康的小羊羔。羊也知道天暖草肥时是最佳的生产期,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羊是没时间乱跑的,都专心地吃草长膘。
买买提眼睛看着熟悉的胡杨林,一股无边无际的孤寂油然而生。他躺在沙丘上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心里也似乎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调。他不想继续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人的一辈子就是这样,不管什么事都得有人做,就说放羊这活儿吧,一百个人当中也找不到一个人愿意干的,可他买买提就喜欢这样的牧羊生活,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人管没人问,就像被遗忘的人。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枯燥,甚至是渗透着浓浓的苦涩,可是他并不觉得苦并不觉得涩,就喜欢没事的时候傻傻地想傻傻地笑。至于别人眼里的花花世界,好像跟他没有一点儿关系,就像低头吃草的羊群一样,它们只关心草肥不肥,其他都不是它们关心的事。
村里有人说他脑子是一根筋,是“五毛钱一个鸡蛋,一块钱俩不卖”的主儿。可是在他心里,胡杨林里的乐趣实在太多了。你永远不知道放个响屁有多快乐,当然你也不知道一群蚂蚁每天忙忙碌碌在干什么……买买提正想着,一只蜥蜴从沙丘上滚了下来。他一下就坐起来,而且立即决定,不能轻易就放它走了。他捡了一根小木棍,和那只小蜥蜴斗智斗勇。小蜥蜴往哪边走都受到小木棍的阻挠,它刚逃出一两米,就被拨拉回来了。到后来,小蜥蜴的尾巴被买买提捏住了,挣脱了几次都无济于事。小蜥蜴很无奈,只好使出最后的逃生招数﹣﹣自断其尾,而且那根断了的小尾巴,在地上不停地扭动着。就在买买提愣神的时候,小蜥蜴趁机逃跑了。他觉得天下万物就是这么神奇,有些事情是你永远也想象不到的。一只小蜥蜴为了逃生自断其尾,看似很神奇,其实是它与生俱来的本事。不想死就得有活下去的办法,动物如此,人也如此。
“我没有伤害你的意思,只是想和你玩一会儿。”买买提望着一眨眼就不见的小蜥蜴消失的方向说,“我不是有意的,请你不要记恨在心里。生命就一次,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
胡杨林里能开花能结果的植被不多。说老实话,在这个干旱少雨的胡杨林里,能活着已经很不错了。粉红的红柳花算是最妖艳的,一开就是一串一串的,看上去就很扎眼。有了红柳花的衬托,胡杨林就显得不那么单调了。胡杨林里的花儿不多,可还是有蝴蝶飞来飞去。虽然它们并不是那么漂亮,可在买买提眼里,它们就像穿着白色羽纱的仙女。野蜂也来凑热闹,见到花儿就一窝蜂地扑过去,采了蜜又嗡嗡地飞走了。春天的胡杨林其实是很美丽的,虽然绿色感觉有点儿“缺血”,但是植物们还是很努力地把一身绿色献给了春天。枯枝败叶被新长出来的绿叶掩盖,买买提心里也就不那么凄惨了。
买买提很喜欢布谷鸟的叫声,他常常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布谷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讲述着春天的故事。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买买提自言自语道:“在这个季节里,就是一块石头在胡杨林也能发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买买提觉得心里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调,是因为他认为现在的生活太过孤独且看不到希望。
B.文章写买买提与小蜥蜴斗智斗勇,印证了买买提在胡杨林里的牧羊生活着实有太多的乐趣。
C.“能活着已经很不错了”既写出了胡杨林自然环境的恶劣,也表现了开花植被生命力的顽强。
D.末尾一句写春天的胡杨林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照应了文章开头,同时也升华了主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一段的表达效果。
(3)在买买提的眼中,为什么并不漂亮的蝴蝶像穿着白色羽纱的仙女?请简要回答。
(4)你认为买买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土地的身影
阎连科
①到今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
②25个春春秋秋,是那么漫长的一河岁月。在这一河岁月的漂流中,过去许多老旧的事情,总是让我不能忘却,特别是父亲劳作的模样儿和他那留在土地上的身影。
③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④我家的自留地土质不好,全是褐黄的礓土,每一锹,每一镐插进土里,都要遇到无角无棱、不方不圆、无形无状的料礓石。每年犁地,打破犁铧是常有的事。
⑤为了改造这土地,父亲连续几年冬闲都领着家人,顶着寒风飞雪到自留地里刨刨翻翻,用䦆头挖上一尺深浅,把那些料礓石从土里翻拣出来,以备回家时担回家里,堆到房下,积少成多,到有一日翻盖房子时,垒地基或砌山墙使用。
⑥那时的父亲有一米七多的个头儿,这在乡村是少有的高个儿。我看着他把䦆头举过头顶,䦆刺儿对着天空。睛天时,那刺儿就似平差一点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
⑦这一面山只有我们一家在翻地劳作,四处静得出奇,我听见父亲的䦆头钩断云丝那咯咯叭叭的声响。追着那种声音,我看见䦆头在半空凝寂了片刻,一瞬间,又往下落去,深深地插在了那坚硬的田地里。父亲就这样一䦆一䦆地刨着,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在他的䦆头流去和消失。一个冬日又一个冬日,被他刨碎又重新组合。每天清晨,往山坡上去时,父亲瘦高的身影显得挺拔而有力,像一颗挺直的树。待吃过带去的午饭,那树也就卸了吊着的物件,又重新努力着撑直起来,然而到了日将落山,那棵树也锄底弯下,如挂了两三袋更为沉重的物件,仿佛再也不会直了一般。尽管这样,父亲还是一下一下有力地把钁头举在半空,用力地让䦆头落在那块料礓地里,直到日头最终沉将下去。
⑧我说:“爹,日头落了。”
⑨父亲把头举将起来,看着西边,问我道:“落了吗?”
⑩我说:“你看﹣﹣落了呢。”
⑪每次我这样说完,父亲都似乎不相信日头已真的落山,他要把目光盯着西边看上许久,待认定日头确实落了,黄昏确实来了,把䦆头狠命地往地上刨一下,翻起一大块硬土之后,才最终把䦆头丢下,将双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仰,让弯久的累腰响出几下特别舒服的嘎巴嘎巴的声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块高凸出地面的坷垃仰躺上去,让那坷垃正顶着他的腰骨。他一边均匀地呼吸,一边用手抓着那湿漉漉的碎土,将它们在手里捏成团儿,再揉成碎末儿,这样反复几下,再起身看看他翻过的土地,迈着匀称的脚步,东西走走,南北行行,丈量一番。父亲那满是红土的脸上,有了粲然的笑容。
⑫我问:“有多少地?”
⑬父亲说:“种豆子够咱们一家吃半年豆面,种红薯得再挖一个窑洞。”
⑭然后,父亲就挑起一担我捡出来的料礓石,下山回家去。那料礓石虽然不似鹅卵石那么沉重,可毕竟也是石头,挑起时父亲是拄着䦆柄才站起来的。路上我能看见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尘土砸出豆荚窝似的小坑。
⑮到了家里,父亲把那一担料礓石放在山墙下边,似乎是彻底用完了自己的气力。随着那两筐落地的料礓石,他也把自己扔坐在料礓石堆上。如果黄昏不是太深,如果天气不是太冷,他就坐在那儿不再起来,让我姐姐们把饭碗端出去,直到吃完了夜饭,才会起身回屋。这个时候,我就怀疑回屋倒在床上的父亲,明天是否还能起得床来。然而,来日一早,他又如前一日一样,领着家人,天不亮就上山翻地去了。
⑯这样过了三年,我们家的那块土地彻底地被翻拣完了。家里山墙下堆的黄色的料礓石,足够砌三间房的两面山墙,我简直不敢相信一块地里会有这么多的料礓石,我也终于知道那块比原来大了许多的自留地,其实都是从料礓石的缝中翻拣出来的。
⑰总之,那块田地对几岁的我来说,犹如一片广场,平整、松软,散发着香甜的土腥,就是我在田地里翻筋斗、打滚儿,也不会有一点坚硬划破我的一丝皮儿。因此,我似乎懂得了一些劳作的意义,懂得了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
(1)下 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讲述了父亲带领一家人改造自留地的故事,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怀念。
B.文章塑造了一个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并借此表达了对天下所有辛勤付出的父亲的赞美。
C.文章的对话富有形象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冲击力。两组对话虽简单日常,读来却令人泪目。
D.文章开篇倒叙,引出对父亲的回忆:中间叙述有详有略:结尾收束全文,将文意引向深刻。
(2)文章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晴天时,那刺儿就似乎差一点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路上我能看见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尘土砸出豆荚窝似的小坑。(“砸”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品读文章结尾画线的语句,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劳作”和“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有着怎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