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该表是1953-2000年江苏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2题。

年份
总人口(万人)
每百万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家庭户规模(人)
1953
3767.29
4.49
14.78
4.19
1964
4452.21
3.71
14.83
4.09
1982
6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705.61
6.79
21.24
3.66
2000
7438.01
8.76
41.49
3.23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A.最近十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大值
B.最近十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现减少势头
C.江苏距离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
D.最近十年江苏城镇人口数量增速明显加快

对上题得出的结论,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A.江苏经济发展较快,可供人口增长需要的消费资料增多
B.江苏人均GDP增长较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C.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D.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这个工程采取中流做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控制了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了水灾,还能灌溉300多万亩农田。读都江堰内外江模拟景观图(图8),回答15~16题。

图8
都江堰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关于内江和外江枯水期水流速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A.内江处于凹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B.内江处于凸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C.外江处于凹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D.外江处于凸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从人文景观的建造对自然影响所体现的思想看,下列人文景观与都江堰相同的是

A.埃及金字塔 B.三门峡水电站 C.新疆坎儿井 D.阿斯旺大坝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指出,要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为主体,构筑环首都城市群。《规划》明确,要坚持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推进、统筹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首都职能转型的机遇,积极整合环首都地区城镇资源,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把培育和打造新区、县城扩容升级作为对接首都的切入点,着力构筑环首都城市群(如图7所示)。据此回答12~14题。

图7 环京新城位置示意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最突出优势是()

A.国家政治中心、政策优势明显
B.全国交通枢纽,信息通达度高
C.全国经济中心,建设资金充足
D.全国文化中心,环境舒适度高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方向特别指出“坚持城乡统筹、互动共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主要表现在()

A.城镇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B.城镇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C.工业和城镇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必要的生产资料
D.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占用大量土地,能有效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率

从环首都城市群规划的原则和机遇考虑,环首都城市群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A.地形、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
B.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
C.与北京市的经济互补性强
D.位置优越,原有产业基础薄弱

图6为某地人类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和地形 B.科技和资金 C.政策和劳动力 D.市场和交通

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A.鱼塘 B.温室大棚 C.养猪场 D.蓄水池

图5示意甲、乙两岛位置与地形,读图回答8~9题。

甲乙
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甲、乙两岛附近都有暖流经过,两暖流的方向相反
②甲、乙两岛的地势都是东高西低
③甲岛示意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岛示意图
④甲、乙两岛都处于板块边界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关于甲、乙两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东部受地形和暖流影响,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
B.甲、乙两岛都以热带型气候为主
C.7月份甲、乙两岛东部受东南风影响,降水丰富
D.1月份甲、乙两岛都盛行西北风

流域上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图4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流域等流时线图。读图可知,该流域()

A.河流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B.河流干流长约2千米
C.当等流时线为一年中最稀疏时,地表径流流速最快
D.S1~ S3三地段中,S2地形最为平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