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14—16题。
径流带 |
降水量(毫米) |
径流深度(毫米) |
蒸发量(毫米) |
径流系数(%) |
A |
<200 |
<10 |
<200 |
<10 |
B |
200—400 |
10—50 |
200—300 |
10—20 |
过渡带 |
400—800 |
50—300 |
300—400 |
20—40 |
C |
800—1600 |
300—900 |
400—700 |
40—60 |
D |
>1600 |
>900 |
>700 |
>60 |
表中A、D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 海浪作用与表中B、C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
A.荒漠 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针叶林
C.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中B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治土地荒漠化 |
B.保育天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 |
C.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
D.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瓜果棉等特色产业 |
下图左为坡面正午太阳高度角(H坡)与地面坡度β之间关系示意图,图右为我国某地(纬度为30°N)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于北京时间某日12:40根据正午时刻测得南坡不同坡面角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坡面正午太阳高度角)所绘制图。据图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位于
A.10°N, 120°E | B.20°N, 120°E |
C.10°N, 110°E | D.20°N, 110°E |
读我国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中Ⅰ、Ⅱ、Ⅲ依次表示
A.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
B.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
C.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
D.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
该区域可能是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东南沿海 | D.青藏地区 |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城市3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该地区地表温度
A.数值高低与海拔和植被覆盖呈正相关 |
B.变化与二环路内人口和工业外迁相关 |
C.高值区由多中心向单中心发展 |
D.数值变化会导致局地小气候趋于稳定 |
该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借助
A.遥感技术确定观测点位置 |
B.全球定位系统获取动态监测图像 |
C.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热岛与地表特征的关系 |
D.数字地球控制城市热岛面积的发展 |
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落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下图为河口流速(指向下游)和含沙量过程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
A.涨急时刻 | B.涨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 |
C.落急时刻 | D.落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 |
在一个涨落全潮过程中,泥沙总的运移情况是
A.向上游移动 | B.向下游移动 |
C.在原地不动 | D.向上游和下游皆有可能 |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等潜水位距为8 m;实线表示等高线,等高距为10m。图中河流的流向和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A.向西流,河水补给潜水 | B.向西流,潜水补给河水 |
C.向东流,潜水补给河水 | D.向东流,河水补给潜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