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丙>乙>丁 |
|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
|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
|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
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三种无色液体 |
| B.为除去甲烷气体中的少量乙烯,可将气体通入KMnO4溶液中 |
| C.为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后分液 |
| 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原性:Fe2+>I—>Br—>Cl— |
| B.氧化性:Fe3+ > Cu2+ >Zn2+ |
| C.酸性:H2SO4>CH3COOH> H2CO3>HClO |
| D.常温下跟钠反应的剧烈程度: 乙酸> 水>乙醇 |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X、Y也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且X+、Y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非金属性:Q <W |
| B.Q、R、W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所含微粒间的作用力完全相同 |
| C.原子半径:X>T;离子半径:X+<Y2- |
| D.T单质能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 |
下表四组实验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
溶液 |
操作及现象 |
| A |
BaCl2溶液 |
通入SO2,无明显现象。再通入Cl2,溶液变浑浊。 |
| B |
BaCl2溶液 |
通入SO2,无明显现象。再通入NH3,溶液变浑浊。 |
| C |
Ca(ClO) 2溶液 |
通入过量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
| D |
Na[Al(OH)4]溶液 |
通入过量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过量盐酸,浑浊消失,且有气泡产生。 |
下列除杂或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
|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
| C.用加热法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 |
| D.用品红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鉴别 CO2和S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