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为某工业城市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区的地价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8~21题。
该城市的地价,2007年比2000年
| A.整体下降 | B.整体上涨 | C.变化不大 | D.远郊区上涨幅度大 |
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中,在近郊区又出现了一个峰值,原因是该地可能新建了
| A.游泳池 | B.奶牛场 | C.美术馆 | D.高新技术开发区 |
2000年以来,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 | B.人口死亡率明显减少 |
| C.外来劳动人口大量涌入 | D.环境优美吸引生态移民 |
地理环境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变化明显的是
|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 B.年降水量大量减少 |
| C.土壤日趋贫瘠 | D.地下水水位抬高 |
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就业走廊”沿南北干道延伸。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就业走廊”的区位优势是()
| A.人口居住密集 | B.地价较低 |
| C.交通便利 | D.环境优美 |
关于该城市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间结构模式属于扇形模式 |
| B.最适宜在东北方向设置中心商务区 |
| C.东南方向居住就业功能匹配较好 |
| D.高级住宅区最适宜布局在就业集中区内 |
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图9为“我国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从图中看,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区)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单独两孩”政策逐步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 B.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 |
| C.城市化水平得以提升 | D.男女比例出现较大波动 |
图为“台湾岛某年水量收支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下渗 |
| B.下渗、地表径流 |
| C.植物蒸腾、蒸发 |
| D.蒸发、地表径流 |
由图可知,台湾岛水资源损失较多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河流落差大开发利用比例高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 C.②③⑤ | D.①④⑤ |
图为“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1月、7月均温和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读图判断()
| A.甲为地形剖面线 |
| B.乙为年降水量线 |
| C.丙为七月均温线 |
| D.丁为一月均温线 |
图中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位于()
| A.山顶海拔2800米处 | B.南坡海拔2000米处 |
| C.南坡海拔2500米处 |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
图为“某天气系统近地面气压分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X、Y、Z表示等压线,三组箭头表示风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
| B.N表示地转偏向力 |
| C.V表示风向 |
| D.气压中心为高压 |
受该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形成的天气是()
| A.长江流域的梅雨 | B.南极大陆的低温 |
| C.西北太平洋的台风 | D.华北的秋高气爽 |